
ICLR 2025 Spotlight|让机器人实现「自主进化」,蚂蚁数科、清华提出具身协同框架 BodyGen
ICLR 2025 Spotlight|让机器人实现「自主进化」,蚂蚁数科、清华提出具身协同框架 BodyGen最近,全球 AI 和机器学习顶会 ICLR 2025 公布了论文录取结果:由蚂蚁数科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提出的全新具身协同框架 BodyGen 成功入选 Spotlight(聚光灯/特别关注)论文。
最近,全球 AI 和机器学习顶会 ICLR 2025 公布了论文录取结果:由蚂蚁数科与清华大学联合团队提出的全新具身协同框架 BodyGen 成功入选 Spotlight(聚光灯/特别关注)论文。
AI写的论文已经在ICLR的研讨会上通过了同行评审,还是一口气中就中了两篇。
在深度学习的多个应用场景中,联合优化多个损失项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典型的例子包括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 PINNs)、多任务学习(Multi-Task Learning, MTL)和连续学习(Continual Learning, CL)。然而,不同损失项的梯度方向往往相互冲突,导致优化过程陷入局部最优甚至训练失败。
机器人怎样感知世界?
Sakana AI刚刚官宣,第二代「AI科学家」独立完成论文,通过了ICLR 2025 Workshop的同行评审。这是首次完全由AI端到端生成的科学论文,获得了学术高度认可。
在 ICLR 2025 中,来自南洋理工大学 S-Lab、上海 AI Lab、北京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的研究者提出的基于 Flow Matching 技术的全新 3D 生成框架 GaussianAnything,针对现有问题引入了一种交互式的点云结构化潜空间,实现了可扩展的、高质量的 3D 生成,并支持几何-纹理解耦生成与可控编辑能力。
历史上首个能通过双盲同行评审的AI系统Carl诞生了。它是Autoscience研究所的成果,能完成从构思到展示的整个研究过程,撰写的论文已被国际顶会ICLR接受,其能力令人惊叹。
来自哥本哈根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多模态Few-shot 3D分割设定和创新方法。无需额外标注成本,该方法就可以融合文本、2D和3D信息,让模型迅速掌握新类别。
什么,你在开发RAG竟然还没听说过Embedding模型还有排名?在AI应用开发热潮中,Embedding模型的选择已成为决定RAG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开发者仍依靠直觉或跟风选择模型,而非基于系统化评估。
现实世界的机器人距离科幻小说里的机器人世界还有多远?通用灵巧操控何时才能实现?朝着这一伟大的目标,研究通用灵巧操控轨迹跟踪的 DexTrack 便应用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