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模型更好的遵从人类指令和意图?如何让大模型有更好的推理能力?如何让大模型避免幻觉?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是让大模型真正广泛可用,甚至实现超级智能(Super Intelligence)最为关键的技术挑战。这些最困难的挑战也是吴翼团队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大模型对齐技术(Alignment)所要攻克的难题。
如何让大模型更好的遵从人类指令和意图?如何让大模型有更好的推理能力?如何让大模型避免幻觉?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是让大模型真正广泛可用,甚至实现超级智能(Super Intelligence)最为关键的技术挑战。这些最困难的挑战也是吴翼团队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大模型对齐技术(Alignment)所要攻克的难题。
前谷歌科学家Yi Tay重磅推出「LLM时代的模型架构」系列博客,首篇博文的话题关于:基于encoder-only架构的BERT是如何被基于encoder-decoder架构的T5所取代的,分析了BERT灭绝的始末以及不同架构模型的优缺点,以史为鉴,对于未来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端的大模型,往往需要最朴实的语言破解。来自EPFL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仅将一句有害请求,改写成过去时态,包括GPT-4o、Llama 3等大模型纷纷沦陷了。
著名AI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提出了AI Agent的四种设计方式后,Agentic Workflow(智能体工作流)立即火爆全球,多个行业都在实践智能体工作流的应用,并推动了新的Agentic AI探索热潮。
在2023年初,即便是当时最先进的GPT-3.5,其上下文长度也仅限于2k。然而,时至今日,1M的上下文长度已经成为衡量模型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解决问题方面的非凡能力日益显现。最近,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这些模型在多项数学推理的基准测试中获得了惊人的成绩。以 GPT-4 为例,在高难度小学应用题测试集 GSM8K [1] 中表现优异,准确率高达 90% 以上。同时,许多开源模型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准确率超过 80%。
刚刚,信息检索领域的国际顶会SIGIR 2024,公布了最终获奖结果。在所有获奖名单中,来自清华计算机系的团队们斩获了两大奖项——时间检验奖、最佳论文奖,实至名归!
13.8和13.11哪个大?这个问题不光难倒了部分人类,还让一票大模型折戟。AI如今都能做AI奥数题了,但简单的常识问题对它们依然难如登天。其实,无论是比大小,还是卷心菜难题,都揭示了LLM在token预测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大模型理解、推理Excel,现在变得更加精准了。
把因果链展示给 LLM,它就能学会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