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北约近期完成首次由人工智能(AI)主导的防空测试。结果显示,AI系统在预警时效、信息处理和拦截效率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同等条件下的人工操作。分析人士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北约成员国在AI军事化应用领域动作频繁,相关动向值得关注。
德国IRIS-T SLM防空系统。
报道称,这场AI主导的防空对抗,在不久前举行的“刺猬25”联合演习中实施,地点位于爱沙尼亚边境的一处空军靶场。“刺猬25”演习集结12国约1.6万兵力,重点聚焦数字化战场构建及以算法战为核心的AI军事化应用。
此次测试的攻防双方均由AI主导,核心作战平台包括北约最新部署的全域指挥控制系统和第三代“雅典娜”指挥控制系统等AI平台。
进攻方由无人机蜂群、巡飞弹和弹道导弹靶弹组成。其中,无人机操作班组摒弃传统“一人一机”模式,依托AI系统和量子加密通信技术,模拟对“欧洲东翼某盟国”关键目标发起协同攻击。防御方整合英国“紫菀”、美国“爱国者”、德国IRIS-T SLM等多型防空系统,构建跨地域、多平台的联合拦截体系。
测试分3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为“接敌区”预警探测与反侦察。攻击方以夜间多路、空地协同方式实施隐蔽突袭;防御方在AI系统统一调度下,整合“宙斯盾”舰、陆基雷达和卫星等多种侦察资源开展预警,并实现情报信息在指挥所与各防御点位间的快速流转,重点检验AI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
第二阶段为核心的“自主拦截”环节。防空指挥中心运用算法战技术,一方面对来袭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持续跟踪,另一方面自主生成“最优拦截方案”,涵盖任务分配、首轮打击安排及后续补充拦截措施,随后各防空系统依指令完成模拟打击。
第三阶段为效果评估。北约方面披露,测试中AI系统仅用0.3秒即锁定477个目标,14秒内生成包含27种反制路径的决策包。同时,指挥效率显著提升,AI系统可快速判断无人机飞行轨迹和编队模式,依托神经形态计算架构每秒处理200万个动态战术节点,参与测试的4.7万台终端数据同步误差降至0.02纳秒,盟友协同效率提升2.5倍。火力分配也实现动态调整,避免过度打击或打击不足,防御拦截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近47%。
此次测试所用AI系统的算法和模型,基于东欧、中东地区大量实战数据构建——乌克兰提供“战术云—无人机网络中继作战”的实战经验,以色列提供新版“铁穹”防空系统的神经网络弹道预测算法。
测试中,导演部通过系统内置的强化学习模块,吸收2.1万小时真实战场数据,构建涵盖电磁频谱、地形特征及人员状态等要素的动态战场模型。指挥部借助第三代“雅典娜”指挥控制系统,实时分析士兵生理数据以优化作战编组;假想敌则通过电磁频谱沙盒模拟电子战攻击,验证AI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测试是北约AI军事化应用持续活跃的一个缩影。6月以来,英国开展史上最大规模AI军事演习,首次检验AI辅助决策能力,其中AI系统在防空训练中的威胁定位误差,缩小至传统系统的三分之一,响应时间缩短40%;瑞典在波罗的海举行首场“人机对抗”演习,“鹰狮”-E战斗机搭载“半人马座”AI指挥控制系统完成3场空战模拟训练;德国推出融合传统火力和AI技术的“机载发射与攻击系统”,提升多域打击效能;法国在情报和网络空间领域推进AI应用落地。
此前,德国发起“欧洲天空之盾”倡议,希腊与波兰商议联合打造区域联合防空部队,波罗的海国家与北欧国家计划构建多国空天防御体系。然而,受装备兼容性不足、情报传输效率偏低等因素制约,北约内部一体化联合防空作战推进缓慢。此次测试中AI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多边协作提供了技术范本。
在“欧洲再武装”背景下,此次测试也为欧洲多国深化军事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技术捆绑正成为北约内部合作的核心纽带。比如,英国在最大规模AI军事演习中使用的数据采集系统由法国泰雷兹防务公司开发,双方已启动系统升级合作;瑞典“鹰狮”-E战斗机搭载的“半人马座”AI指挥控制系统由德国赫尔辛公司研制。此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计划在下一代战机研发中引入“协同AI技术”,以平衡安全诉求与技术整合需求。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 中国国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