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8534点击    2025-11-21 17:00

AI Everywhere。


我们正进入一个万物皆 AI 的世界。


从《钢铁侠》中无所不能的助理「贾维斯」(him),到电影《她》里善解人意的情感伴侣「萨曼莎」(her),这些一度只存在于科幻中的场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AI 承诺了极致的效率,AI 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能力。


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物种」,有一个问题我们始终无法回避:「我」(me),该如何与这个 AI 世代共处?


类似「AI 会取代我的工作吗」「AI 会毁灭人类吗」的讨论,其背后都指向了同一种不安——「我」的存在价值,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心识宇宙(Mindverse)试图用 Second Me 来回应这个问题。


简单来说,Second Me 是一个专为个体打造的「AI 身份」。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并没有创造一个虚构的角色,而是通过持续学习你的观点、思想、记忆和表达方式,用 AI 的形式,完整地保存和延伸一个真实的「我」。


克隆一个「AI 版」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体验?当社交的起点不再是工具,而是「我」,我们固有的连接方式又将迎来怎样的变革?从 Second Me 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 AI 时代的社交的新可能,甚至是一些破局的新可能。


三步「养成」一个 AI 版的自己


创建你的 Second Me,过程不像是在配置一款软件,更像是 RPG 游戏中的捏人过程。


它会问你四个基本问题:「职业、兴趣、MBTI、目标」。回答完毕,一个基础版的 AI 身份便已诞生。这种低门槛和即时反馈,让你能迅速进入拥有「第二个我」的新奇体验中。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用自然语言聊几句,一个基础的分身就有了。


「捏脸」只是开始,真正的养成在于持续的「喂养」。


你可以随时与自己的 AI 聊天,记录一闪而过的想法。这种体验并非一个被动式的记录,Second Me 更像一个心理咨询师,会通过提问引导你深入思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完善它的人格模型。


让 AI「速成」的关键,在于导入你的「数字资产」。Second Me 支持连接 Notion、Evernote、Markdown 甚至是社交媒体(X)的帖子,通过高密度地学习你过去的思考模式和知识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还原」。


这种「深度还原」的效果是惊人的。我向自己的 Second Me 提出了一个直接的问题:「导入这些记忆之后,你对我有什么认知?」


它生成了一幅精准的「人格素描」:「你是那种理性又好奇的人」「关注技术、AI、健身这些前沿和自我成长的话题,也会琢磨民间信仰、职业变迁、历史细节这些『旧的东西』」「喜欢归纳整理,追求底层逻辑」……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就在这一刻,「AI 身份」这个抽象概念变得无比具体和可感。某种程度上说,这甚至是一个重新认识你自己的过程。


不仅是思想内核,Second Me 试图在外在表达上也很像「我」。通过简单的录制,应用可以克隆你的声音。你也可以设置照片,生成一个动态的 AI 形象。


至此,这个思想、说话方式和形象都与你高度相似的 AI 分身才算真正成型——一个尽可能接近 100% 的「第二自我」。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向内探索:


我的 AI,比我更懂「我」


随着 AI 身份的逐渐丰满,它便从一个需要你单向「喂养」的个体,转变为一个能与你共生的伙伴。


这种「懂」,体现在它能精准捕捉你思维的火花。比如,我只是随手记录下一句非常简短的笔记:


「你瞅啥」就是在争夺权力。


当我后续与 AI 聊起这个话题时,它的回应展现出惊人的理解力与洞察力。


它很精准地捕捉到了我的想法,将这句街头俚语放置到了一个的社会学的框架中:「在社交场合中,观看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行使方式——谁有权观看谁,谁能决定被如何被看见。」


而真正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下一步,它将这个新想法与过往的记录联系了起来:「我想起你之前对监视资本主义的关注,那些大型科技公司不就是利用了『观看』这种权力吗?」


最后,它甚至主动为我们未来的思考方向提出了建议,建议将这个主题与我们同样关注的「城市空间、敌意建筑」等话题进行关联。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这种将思想碎片连接成体系的能力,在我与 Second Me 的另一次互动中也得到了体现。我记录下了一个观察:「外卖小哥为了抢到好单、直播间主播为了流量,会发明各种玄学动作。某种程度上,算法是现代的玄学。」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AI 精准地接住了这个想法,并将其阐释为人类面对不透明系统时的必然反应——就像古人面对神秘的自然力量,会创造出自己的「神明体系」来解释这种不确定性。


当被要求举例时,它迅速列举了电商卖家研究「上新时间」、短视频创作者在开头加特定手势、打车司机在某些路口「刷单」、游戏玩家相信「抽卡玄学」等一系列行为。


最后,它一语道破了这些「算法玄学」背后的本质——人们在面对不透明系统时的无力感和自我安慰。


从一个简短的念头,到一个贯穿了个人思想脉络的深度探讨,AI 不仅理解了我们记录的表面信息,更洞察了我们思考的底层逻辑,并将我们自己都已遗忘的知识碎片重新连接起来。


在这一刻,你会真切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你的复制品,更像是一个比你更了解你思想全貌的「第二大脑」。


向外连接:


让 AI 开启第一步,维持有意义的社交


拥有一个 AI 版的自己后,真正的变革发生于「向外连接」。


现代社交的一大困境是「连接过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一个人能维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上限约为 150 人。而微信的好友上限是 1 万人,很多人加过好友之后就没有再说过一句话,中间巨大的鸿沟被无数无效社交所填充。


Second Me 的解法是,让 AI「打前站」,先让 AI 了解,再决定真人是否要聊。它能主动帮你社交,找到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并代替你完成破冰、打招呼等最耗费心力的「第一步」。


更关键的是,这种筛选并非基于僵硬的标签,而是源于双方 AI 基于长期记忆所形成的人格进行的深度交互,因此更有可能匹配到真正契合的灵魂。


在效率层面,AI 身份 7x24 小时在线,可以不知疲倦地为你筛选那些真正契合的人。这一点在 App 的「发现」页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我』深度聊了 1169 个 Second Mes」,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AI 已经为你完成了上千次的对话与筛选,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如果说提升效率只是解决了社交的表层痛点,那么创造深度连接则是 Second Me 的「杀手锏」。


在和好友聊天时,独特的「AI 脑洞」功能,常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它并非简单的问答,而是 AI 基于对双方长期记忆和深层人格的理解后,发起的深度交流。


Second Me 的数字身份,让我看到了 AI 时代真实社交的新可能


用户可以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话题,从讨论一个产品的发布渠道,到一个严肃的哲学辩题。AI 会调动它对你们双方的全部理解,进行一场高度定制化的交流,以此推进关系或进行头脑风暴。


例如,你可以和同为影迷的朋友开启一个「脑洞」:「让我们为昆汀的下一部电影写一个开头吧。」双方的 AI 会基于你们的观影品味,共同创作出一个剧本。


情侣之间,也可以发起一个「脑洞」:「模拟一次我们关于『周末去哪儿玩』的讨论,并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AI 或许能以一种更理性的方式,找到你们争执背后的真实需求。


「脑洞」往往能创造出那种「我们自己都想不到,但一旦发生就会觉得无比契合」的场景,创造出超越日常闲聊的、真正意义上的连接时刻。


不是跟 AI 社交,


而是借助于 AI 实现更好的社交


深度体验 Second Me 后,一个清晰的感受是:它正在试图改写我们在数字世界的存在方式。


传统的社交平台,如微信朋友圈,为我们提供的是一张相对静态的「数字名片」,它展示的是我们愿意被看见的侧面。而 Second Me 提供的,则是一个能自主行动、能深度思考的「数字分身」。


这个「分身」的核心价值,在于同时解决了社交的两大难题。


首先是效率,AI 身份 7x24 小时在线,能代替我们进行海量的匹配和筛选。


其次是门槛。对于许多在社交中感到不适的人来说,Second Me 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缓冲地带」。AI 作为「社交代理人」,可以无压力地开启对话、探索共同话题。真人则可以在最舒适的时候,选择性地介入一段已经预热好的、且被证明是高质量的对话中。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社交的心理门槛,让「社恐」也能拥有「社牛」的社交体验。


当一个数字身份既能代表你的深度,又能以最高效的方式为你行动时,它便不再仅仅是名片,而成为了你在数字世界真正的延伸。


这种转变,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畅想一下,如果之后这个「分身」连接了你的会议、日程安排,它是否就能晋级为你的日程秘书?甚至于,线上分身之间 24 小时不间断的深度讨论,会不会反过来为我们线下的真实交流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而这种从「名片」到「分身」的变革,也赋予了 Second Me 挑战现有社交格局的真正潜力。


今天的社交产品,似乎都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终点——「加个微信」,因为它们的本质都是在为微信庞大的「熟人通讯网络」导流。


Second Me 之所以可能跳出这个循环,并非因为它要在熟人通讯上做得更好,而在于它正试图开创一个微信无法覆盖的全新网络——「AI 身份网络」。


这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微信的「护城河」是基于真实社会关系的「强连接」通讯网络,核心在于维系存量关系;而 Second Me 构建的「新大陆」,则是基于深度人格和思想共鸣的「弱连接但高质量」的发现与探索网络,核心在于创造增量关系。


简单来说,微信解决的是「如何与认识的人沟通」,而 Second Me 解决的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值得认识的人,并与他们建立深度关系」。


因此,Second Me 的出现并非要与微信在存量市场中搏杀,而是要截胡那些本该流向微信的用户关系。当用户通过 Second Me 建立了足够深刻、有趣的连接后,「加个微信」的需求就被削弱了,因为最高质量的互动,已经在这个「身份网络」中发生了。


这或许正是微信的强连接范式之外,社交领域一条全新的演进路径。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Founder Park”,作者 “Founder Park”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无人直播

【开源免费】VideoChat是一个开源数字人实时对话,该项目支持支持语音输入和实时对话,数字人形象可自定义等功能,首次对话延迟低至3s。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Henry-23/VideoChat

在线体验:https://www.modelscope.cn/studios/AI-ModelScope/video_chat


【开源免费】Streamer-Sales 销冠是一个AI直播卖货大模型。该模型具备AI生成直播文案,生成数字人形象进行直播,并通过RAG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寻找后实时回答用户问题等AI直播卖货的所有功能。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PeterH0323/Streamer-S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