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研究揭GenAI「双刃剑」:GenAI让个人创作出彩却令集体创意趋同
Science研究揭GenAI「双刃剑」:GenAI让个人创作出彩却令集体创意趋同最近,刊登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通过实验发现,GenAI的确可以激发文学创作过程的个人创意,但会加重集体写作的同质化程度,引发对集体创意多样性的担忧。这把「双刃剑」该如何使用?
最近,刊登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通过实验发现,GenAI的确可以激发文学创作过程的个人创意,但会加重集体写作的同质化程度,引发对集体创意多样性的担忧。这把「双刃剑」该如何使用?
近日,机器人领域著名会议 RSS(Robotics: Science and Systems) 2024 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圆满落幕。
2024谷歌学术指标(Google Scholar Metrics)出炉,AI顶会掀起狂欢—— CVPR成为第二大学术出版物,超越Science,仅次于Nature。
一年一度谷歌学术指标公布了!Nature年年霸榜,而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国际学术顶会的排名大幅提升,CVPR位居第二,超越Science仅次于Nature。另外,TOP 20中,共有五大顶会入选,被引最高论文与大模型时代下前沿技术,一脉相承。
随着 AI for Science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更加关心 AI 如何解决一系列科学问题并且可以被成功借鉴到其他相近的领域。
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公司不止Neuralink一家。Precision Neuroscience发布公告称,他们采用与Neuralink不同的技术路径,在人脑上成功放置了4096个电极,打破了去年2048个电极的最高纪录。
芝麻粒大小的人脑组织,突触规模就相当于一个GPT-4!
尽管蛋白质结构预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于 80% 以上的蛋白质,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小分子配体。识别大多数蛋白质的小分子配体仍具有挑战性。
1972年12月,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教授埃德·洛伦兹发表了题为「巴西一只蝴蝶的煽动是否会在德克萨斯引发龙卷风?」的演讲,这贡献了「蝴蝶效应」这一术语。
最近几年,AI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出普通大众和研究者的预期,「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概念也从科幻小说中走进了日常生活的讨论中,成为了许多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所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