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当AI创业进入深水区,谁在为AI新势力提供“确定性”?
深度|当AI创业进入深水区,谁在为AI新势力提供“确定性”?2024年,AI创业的叙事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如果说2023年是“百模大战”的技术奇观与资本狂欢,那么今年,当市场的喧嚣逐渐沉淀,聚光灯则明确地打向了产业落地的主战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AI原生”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它们不再是传统业务的AI改良派,而是将大模型作为数字世界的地基,直接构建商业大厦的“原住民”。
2024年,AI创业的叙事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如果说2023年是“百模大战”的技术奇观与资本狂欢,那么今年,当市场的喧嚣逐渐沉淀,聚光灯则明确地打向了产业落地的主战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AI原生”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它们不再是传统业务的AI改良派,而是将大模型作为数字世界的地基,直接构建商业大厦的“原住民”。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LM)已展现出卓越的通用能力,但其核心仍是静态的。面对日新月异的任务、知识领域和交互环境,模型无法实时调整其内部参数,这一根本性瓶颈日益凸显。
上周 GPT 5 的更新,除了激起对 4o 的想念,还激起了对 OpenAI 刀法的埋怨:优先付费用户,优先 API 支持…… 说吧,奥特曼,是不是就想逼我花钱升级?
上个周五凌晨一点千呼万唤的 GPT-5 终于上线了。 要知道,在 GPT-5 发布前夕,ChatGPT 的全球活跃用户已攀升至每周 7 亿,远超绝大多数消费级互联网产品的历史纪录。
别急着用GPT-5编程了,可能它能力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强。 有人发现,官方测试编程能力用的SWE-bench Verified,但货不对板,只用了477个问题。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团队提出Lumina-mGPT 2.0 —— 一款独立的、仅使用解码器的自回归模型,统一了包括文生图、图像对生成、主体驱动生成、多轮图像编辑、可控生成和密集预测在内的广泛任务。
从上周开始,我们就开始看到一些关于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规划开始浮出水面:从名为 AKI、力求在 iPhone 端侧打造「类 ChatGPT 搜索体验」的答案引擎,到本周目标指向 AI Agent 能力的「新 Siri」概念爆出。无数消息都指向了一个目标:「重生」。
GitHub变天了!今天起,它不再独立。它再也不是那个为开发者的自由而生的平台,而成了微软AI代理工厂的一部分。CEO宣布辞职,出走创业。终于,一个时代落幕了。
随着推理大模型和思维链的出现与普及,大模型具备了「深度思考」的能力,不同任务的泛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觉醒来,OpenAI 的大模型又完成了一项壮举!在全球顶级编程赛事之一 ——2025 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中,OpenAI 的推理模型取得了足以摘得金牌的高分,并在 AI 参赛者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