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旗舰推理模型硬刚DeepSeek!官宣独立APP,发布公告AI亲自写
阿里旗舰推理模型硬刚DeepSeek!官宣独立APP,发布公告AI亲自写阿里通义Qwen团队熬夜通宵,推理模型Max旗舰版来了!QwQ-Max-Preview预览版,已在LiveCodeBench编程测试中排名第5,小超o1中档推理和DeepSeek-R1-Preview预览版。
阿里通义Qwen团队熬夜通宵,推理模型Max旗舰版来了!QwQ-Max-Preview预览版,已在LiveCodeBench编程测试中排名第5,小超o1中档推理和DeepSeek-R1-Preview预览版。
DeepSeek 本周正在连续 5 天发布开源项目,今天是第 2 天,带来了专为混合专家模型(MoE)和专家并行(EP)打造的高效通信库 — DeepEP。就在半小时前,官方对此进行了发布,以下是由赛博禅心带来的详解。
正如乔布斯所言:“仙童像成熟的蒲公英,创业精神的种子随风播撒。”如今,这句话放在OpenAI上可能再合适不过,最新成立的AI公司Thinking Machines有近2/3的员工,来自AI巨头OpenAI这棵蒲公英上。
Claude深夜重磅发布新模型——
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和硬件优势,稳固AI市场地位。
AI实现创作平权。
教培转型掘金AI自习室。
知名 Chatbot 及各种 AI 工具箱产品 Monica 最近推出了国内版Monica.cn,基于 DeepSeek R1 与 V3模型,并且具备实时联网搜索与记忆能力。
谷歌业绩增长强劲,但股价因增速放缓忧虑下跌。
市场对于能适配小尺寸模型运行的端侧AI芯片需求开始水涨船高。
“百箱大战”早已落幕。
2月18日,开为科技在南京举行重磅发布会,推出了全新的企业级AI Agent平台“Roles”,引来行业内外的密切关注。
文章主要是实现了中英文版本的BM25算法(主要就是分词部分有区别),算法可能也有缺陷,恳请看见的大佬指点指点,虽然也有比我实现的要更优秀的第三方库,比如bm25s
谁也没想到,去年还接近被放弃边缘的港股,竟然在2025年以这种火爆的方式回归。
其实,这个话题我也不好意思开口,去年7月的时候我就关注过这个 AI情趣娃娃;在具身智能发展成熟时,表情陪伴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主流产品形态。表情陪伴人形机器人属情绪陪伴机器人高端领域,指的是硅胶皮肤覆盖,根据仿生学原理模仿人的外观设计、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交互的人形机器人。
中美之间的AI竞赛,正朝着一个神奇的方向走去。
投机是腾讯的惯性,投放是字节的基因
大雄:(趴在书桌前抓头发)哆啦 A 梦!今天的作文题目是《未来的机器人》,可是我要写800字!写不完啦!哆啦 A 梦:(得意叉腰)别担心!我刚从22世纪带来了「超高效作业处理器」——FlashMLA 魔盒!它能让写作文像吃铜锣烧一样快哦!
就在刚刚,Anthropic祭出首个混合推理Claude 3.7 Sonnet,堪称扩展思考模式的最强模型。在最新编码测试中,新模型暴击o3-mini、DeepSeek R1,AI编码王者出世了。
我在想,Deepseek到底对游戏行业的影响有多大。一段时间内,Deepseek本身就成了流量密码、泼天富贵。大到概念股暴涨,各领域大厂下场接入Deepseek、小到零基础用Deepseek做游戏……沿着这个趋势,说不定蔡浩宇说的“99%的开发者”真的要被迫提前转行了。
2024年初,Penny从北京某自动驾驶公司的工程师岗位离职,回到深圳接班家里的耳机工厂。那时,恰逢“AI耳机”的概念开始兴起,Penny顺势投身新的科技浪潮,见证并参与了,被视为下一个风口的品类,如何以惊人的速度被推向市场。
由前百度高管 Eric Jing 和 Kay Zhu (之前分别是百度小度的 CEO 和 CTO)联合创立的 AI 搜索引擎 Genspark,在去年完成 6000 万美金种子轮后,据称已经完成了 1 亿美金的 A 轮融资。
据知情人透露:Kimi仲裁案的双方,循环智能老股东和杨植麟等,已分别于1月底和2月下旬,在HKI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完成缴费,目前组庭也已完成。而整个事件背后更关键的主角张予彤,或将被另外单独提起诉讼。
Google 已悄然公布了 Veo 2 的定价,这款视频生成 AI 模型于去年 12 月发布。
国产AI上大分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南大AI学院钱超教授团队,荣获EDA顶会2025最佳论文奖!其中,论文一作、四作、五作都是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的本硕博生。芯片设计领域的传统难题——如何为多达百亿量级晶体管设计最优布局,从此有了一种巧妙的全新方法。
DeepSeek-R1背后关键——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LA),现在也能轻松移植到其他模型了!
创新之火永不熄
你能想象判别模型也能成为强大的图像合成高手吗?「直接上升合成」(DAS)做到了!它突破传统认知,借助多分辨率优化等创新技术,在图像生成的多个关键任务中表现出色。
理解物体的物理属性,对机器人执行操作十分重要,但是应该如何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