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9997点击    2025-11-17 16:38

在号称「史上最严管控AI」的顶级会议ICLR 2026上,评审区却悄悄被大模型攻占。每五条审稿意见里,就有一条几乎全由AI一键生成。当作者怀疑评审是机器人写的、审稿人又怀疑论文是模型拼的,同行评审这台「科学秩序的发动机」,正一点点滑向一场没人承认、却无处不在的自动化实验。


学术圈再次上演荒诞一幕。


一项刚刚公布的分析显示,在最新一届顶级人工智能会议ICLR 2026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审稿意见是由大模型一键写出来的。


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Graham Neubig使用Pangram Labs的AI文本检测工具EditLens,对ICLR公开的75800条评审意见逐条「验身」,结果发现:21%被判定为「完全由AI生成」,另外35%不同程度由AI修改,只剩43%被认为是纯人类撰写。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这些「AI全包」的评审不仅篇幅更长,给出的分数也更高:


在EditLens的统计里,完全AI生成的评审平均评分4.43分,而完全人写的是4.13分;


AI评审的平均长度接近3700个字符,比人类评审足足长出一大段。


很多作者这次面对的,可能是一位「特别健谈、格外慷慨打分」的机器人审稿人。


被AI「占领」的

是谁家的主场?


ICLR(国际学习表征大会)是当今机器学习领域三大顶会之一,与NeurIPS、ICML并称「AI三巨头」。


本届ICLR 2026,将于明年4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投稿量接近两万篇,远超往年。


在这样的「论文洪水」之下,审稿人压力极大,很多人早就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像是在「批改高考作文」。


让AI来帮忙,其实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差别在于,这一次是用数据把秘密摊在了阳光下。


EditLens本身就是一篇ICLR 2026投稿论文,作者提出了一种能识别「人写+AI润色」「纯AI写作」等细粒度混合文本的检测模型,并宣称在区分人类和AI文本时能达到很高准确率。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https://arxiv.org/pdf/2510.03154


Pangram Labs这家公司也专门对外宣传,自己的模型在多种场景下「假阳性率极低」,已经被期刊和高校用来筛查AI写作。


于是,一家做「AI检测器」的公司,用自家模型扫了一遍全球最重要AI会议之一的审稿意见,得出的结论是:AI已经大举攻入人类学术评审的心脏地带。


讽刺的是

ICLR刚刚立下「史上最严AI新规」


更戏剧性的,是这次「AI审稿占比21%」的爆料,恰好发生在ICLR颁布史上最严LLM规定之后不久。


今年8月,ICLR 2026组委会在官方博客上发布《大型语言模型使用政策》,给出了两条铁律:用没用大模型,都必须老老实实写出来;不管用了什么工具,最后责任都算在人身上。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如果发现作者在论文写作或研究中大量使用LLM却没有披露,可以直接desk reject(拒稿不再审);


审稿人如果用AI写评审却不承认,同样有可能连自己的论文一起被拒。


一边是官方高调强调「用AI必须坦白,从严问责」;


另一边,是第三方工具在公开页面上给出一行冷冰冰的统计:「Fully AI-generated:15899(21%)」。


这种强烈反差,很难不让人怀疑:有相当一部分审稿人,在政策高压之下,依旧默默把评审任务交给了大模型。


ICLR在舆情爆发后,也只是做出了一个简短回应: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作者炸锅

低分、怪评,与「精神病」评论


这届ICLR的评审,本来就已经让不少投稿者心态爆炸。腾讯新闻对ICLR 2026出分做过一篇长文梳理:投稿量猛增到1.9万多篇,平均得分却从去年的5.12掉到4.20,出现了作者人生首次在顶会上收获「0分」的极端情况。


更令人瞠目的是,有评审在意见中用上了「精神病」这样的攻击性词汇,引发社区公愤,最后原始评论被删除,审稿人公开道歉,但坚持认为「对论文问题的判断没错」。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还有审稿人抱怨,自己经手的论文写得像AI拼出来的,「新术语没定义,引用乱飞,实验稀碎」,让人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看懂,结果作者一句撤稿就换会重投。


在这篇报道里,DeepMind研究员Neel Nanda被引用的一句话格外刺耳:同行评审更像一台「随机数生成器」——同一篇论文,换一组审稿人,一半概率被拒。


现在再把这句话和「21%审稿由AI写成」放在一起看,难免让人多想:


如果评审本来就有很大随机性,再加上一堆看起来严谨实则模板化的AI长评,这台「随机数机」会不会变得更难预测?


其他顶会在干什么?


ICLR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被AI冲击审稿系统的学术机构,只是因为自身是AI顶会,显得格外「魔幻」。


在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 2025,审稿指南直接写明:大模型在任何阶段都不得用于撰写评审或元评审,属于零容忍政策;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不负责任的审稿意见,比如只有一两句话、明显由大模型生成、或与论文无关,可能被标记为「高度不负责任」,严重时会牵连审稿人自己的投稿被拒。


NeurIPS 2025的态度则更像「谨慎开放」:允许在写论文时使用LLM,但要求对方法性使用作出说明,还专门设立页面解释如何合规地用AI,强调不得把模型生成的引用不加核查地塞进文中。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而在更广泛的学术出版界,AI审稿也已引发连锁反应。


《自然》报道,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在期刊评审中引入Pangram的检测工具后,发现在明令禁止后,疑似AI撰写的评审比例立刻下降了一半,但论文正文中未声明使用AI的比例仍然不低。


禁令确实会让人收敛,但AI早已融入科研流程,很难完全「驱逐出境」。


有趣的是,ICLR自己也在尝试更「温和」的AI用法。


2025年,组委会与OpenReview合作,在ICLR 2025审稿中试验了一套「评审反馈智能体」:AI不直接写评审,而是给审稿人提出修改建议,比如让模糊的批评更具体、指出误解之处、提醒删掉不专业措辞。


实验显示,26.6%的审稿人根据AI建议修改了评审,平均多写了80个字,人类评估者在89%的对比中更偏好修改后的版本,但论文最终录用率并没有明显被拉高。


这一轮实验让不少人看到:AI并不一定只能当「影子审稿人」,也可以做「评审教练」。


当审稿人和作者都在怀疑对方

「这是人类啊?」


从作者视角看,现在的顶会有些像一场双向「狼人杀」:


作者怀疑收到的是AI写的评审,审稿人怀疑看到的是AI生成的论文;


会议组委会则一边动用检测模型排查,一边又在讨论如何合法、安全地用同类模型来帮自己减负。


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也在更系统地观察AI评审的行为差异。


最新的Gen-Review数据集就模拟了2018–2025年ICLR所有投稿的「AI版本评审」,发现大模型在打分上存在偏向,且不总是严格遵守审稿指引,评分与最终录用结果的相关性也有限。


这场围绕ICLR 2026的风波,其实只是一块放大镜。


它把一个原本散落在期刊、会议、预印本平台各处的趋势集中显影,AI正悄悄改写科学评审的分工,而人类社会还没想明白到底希望它扮演什么角色。


也许,真正的危机是,我们是否还愿意为每一条评审、每一篇论文,投入那一点点不可替代的人类注意力。


当越来越多的评审是由模型写给模型,人类科学家必须回答的,也许是这样一个问题:在这场看似自动化的评判游戏里,我们究竟是裁判,还是被算法顺手带偏的旁观者。


参考资料:

https://iclr.pangram.com/submissions


文章来自于“新智元”,作者 “艾伦”。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AI代理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2
AI写论文

【开源免费】paperai是一个可以快速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真实文献并将其应用到论文写作当用的功能。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14790897/paper-ai

在线使用:www.paperai.life

3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