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搜索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4673点击    2024-04-28 14:57

Sora席卷世界,也掀起了全球竞逐AI视频生成的热潮。


就在今天,国内又有一支短片引发关注。


视频来自生数科技联合清华大学最新发布的视频大模型「Vidu」。


从官宣消息看,「Vidu」支持一键生成长达16秒、分辨率达1080p的高清视频内容。


更令人惊喜的是,「Vidu」画面效果非常接近Sora,在多镜头语言、时间和空间一致性、遵循物理规律等方面表现都十分出色,而且还能虚构出真实世界不存在的超现实主义画面,这是当前的视频生成模型难以实现的。


并且实现这般效果,背后团队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全面对标Sora


3月中旬,生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家渝就曾公开表示:“今年内一定能达到Sora目前版本的效果。”


现在,在生成时长、时空一致性、镜头语言、物理模拟等方面,确实能看到「Vidu」在短时间内已经逼近Sora水平。


长度突破10秒大关


「Vidu」生成的视频不再是持续几秒的「GIF」,而是达到了16秒,并且做到了画面连续流畅,且有细节、逻辑连贯


尽管都是运动画面,但几乎不会出现穿模、鬼影、运动不符合现实规律的问题。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给视频注入「镜头语言」


在视频制作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镜头语言。通过不同的镜头选择、角度、运动和组合,来表达故事情节、揭示角色心理、营造氛围以及引导观众情感。


现有AI生成的视频,能够明显地感觉到镜头语言的单调,镜头的运动局限于轻微幅度的推、拉、移等简单镜头。深究背后的原因看,因为现有的视频内容生成大多是先通过生成单帧画面,再做连续的前后帧预测,但主流的技术路径,很难做到长时序的连贯预测,只能做到小幅的动态预测。


「Vidu」则突破了这些局限。在一个「海边小屋」为主题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Vidu」一次生成的一段片段中涉及多个镜头,画面既有小屋的近景特写,也有望向海面的远眺,整体看下来有种从屋内到走廊再到栏杆边赏景的叙事感。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包括从短片中的多个片段能看到,「Vidu」能直接生成转场、追焦、长镜头等效果,包括能够生成影视级的镜头画面,给视频注入镜头语言,提升画面的整体叙事感。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保持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


视频画面的连贯和流畅性至关重要,这背后其实是人物和场景的时空一致性,比如人物在空间中的运动始终保持一致,场景也不能在没有任何转场的情况下突变。而这一点 AI 很难实现,尤其时长一长,AI生成的视频将出现叙事断裂、视觉不连贯、逻辑错误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视频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Vidu」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问题。从它生成的一段“带珍珠耳环的猫”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随着镜头的移动,作为画面主体的猫在3D空间下一直保持着表情、服饰的一致,视频整体上连贯、流畅,保持了很好的时间、空间一致性。


保持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


视频画面的连贯和流畅性至关重要,这背后其实是人物和场景的时空一致性,比如人物在空间中的运动始终保持一致,场景也不能在没有任何转场的情况下突变。而这一点 AI 很难实现,尤其时长一长,AI生成的视频将出现叙事断裂、视觉不连贯、逻辑错误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视频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Vidu」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问题。从它生成的一段“带珍珠耳环的猫”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随着镜头的移动,作为画面主体的猫在3D空间下一直保持着表情、服饰的一致,视频整体上连贯、流畅,保持了很好的时间、空间一致性。


在同样的提示词下,「Vidu」与Sora生成效果高度接近,灰尘、光影等细节与人类在真实物理世界中的体验非常接近。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当然在“带有黑色车顶行李架”的局部细节上,「Vidu」没能生成出来,但也瑕不掩瑜,整体效果已高度接近真实世界。


丰富的想象力


与实景拍摄相比,用AI生成视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可以生成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画面。以往,这些画面往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搭建或做成特效,但是AI短时间就可以自动生成了。


比如在下面这个场景中,「帆船」、「海浪」罕见地出现在了画室里,而且海浪与帆船的交互动态非常自然。


包括短片中的“鱼缸女孩”的片段,奇幻但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感,这种能够虚构真实世界不存在的画面,对于创作超现实主义内容非常有帮助,不仅可以激发创作者的灵感,提供新颖的视觉体验,还能拓宽艺术表达的边界,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内容形式。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理解中国元素


除了以上四方面的特点外,我们从「Vidu」放出的短片中还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惊喜,「Vidu」能够生成特有中国元素的画面,比如熊猫、龙、宫殿场景等。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两个月快速突破的“秘籍”


此前,唐家渝给出的赶上Sora的时间,是“很难说是三个月还是半年”。


但如今仅仅过去一个多月时间,团队就实现了突破,而且据透露,3月份公司内部就实现了8秒的视频生成,紧接着4月份突破了16秒生成。短短两个月时间,背后是如何做到的?


一是选对了技术路线


「Vidu」底层基于完全自研的U-ViT架构,该架构由团队在2022年9月提出,早于Sora采用的DiT架构,是全球首个Diffusion和Transformer融合的架构。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Transformer架构被广泛应用于大语言模型,该架构的优势在于scale特性,参数量越大,效果越好,而Diffusion被常用于传统视觉任务(图像和视频生成)中。


融合架构就是在Diffusion Model(扩散模型)中,用Transformer替换常用的U-Net卷积网络,将Transformer的可扩展性与Diffusion模型处理视觉数据的天然优势进行融合,能在视觉任务下展现出卓越的涌现能力。


不同于市面上之前的一些“类Sora”模型,长视频的实现其实是通过插帧的方式,在视频的每两帧画面中增加一帧或多帧来提升视频的长度。这种方法就需要对视频进行逐帧处理,通过插入额外的帧来改善视频长度和质量。整体画面就会显得僵硬而又缓慢。


另外,还有一些视频工具看似实现了长视频,实际打了“擦边球”。底层集合了许多其他模型工作,比如先基于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生成单张画面,再图生4s短视频,再做拼接。表面看时长是长了,但本质还是“短视频生成”的内核。


但「Vidu」基于纯自研的融合架构,底层是“一步到位”,不涉及中间的插帧和拼接等多步骤的处理,文本到视频的转换是直接且连续的。直观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镜到底”的丝滑感,视频从头到尾连续生成,没有插帧痕迹。


二是扎实的工程化基础


早在2023年3月,基于U-ViT架构,团队在开源的大规模图文数据集LAION-5B上就训练了10亿参数量的多模态模型——UniDiffuser,并将其开源。


UniDiffuser主要擅长图文任务,能支持图文模态间的任意生成和转换。UniDiffuser的实现有一项重要的价值——首次验证了融合架构在大规模训练任务中的可扩展性(Scaling Law),相当于将U-ViT 架构在大规模训练任务中的所有环节流程都跑通。值得一提的,同样是图文模型,UniDiffuser比最近才切换到DiT架构的Stable Diffusion 3领先了一年。


这些在图文任务中积累工程经验为视频模型的研发打下了基础。因为视频本质上是图像的流,相当于是图像在时间轴上做了一个扩增。因此,在图文任务上取得的成果往往能够在视频任务中得到复用。Sora就是这么做的:它采用了DALL·E 3的重标注技术,通过为视觉训练数据生成详细的描述,使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遵循用户的文本指令生成视频。


据悉,「Vidu」也复用了生数科技在图文任务的很多经验,包括训练加速、并行化训练、低显存训练等等,从而快速跑通了训练流程。据悉,他们通过视频数据压缩技术降低输入数据的序列维度,同时采用自研的分布式训练框架,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通信效率提升1倍,显存开销降低80%,训练速度累计提升40倍。


从图任务的统一到融合视频能力,「Vidu」可被视为一款通用视觉模型,能够支持生成更加多样化、更长时长的视频内容,官方也透露,「Vidu」目前并在加速迭代提升,面向未来,「Vidu」灵活的模型架构也将能够兼容更广泛的多模态能力。


One More Thing


最后,再聊下「Vidu」背后的团队——生数科技,这是一支清华背景的精干团队,致力于专注于图像、3D、视频等多模态大模型领域。


生数科技的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由清华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担任;CEO唐家渝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THUNLP组成员;CTO鲍凡则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朱军教授的课题组成员,长期关注扩散模型领域研究,U-ViT和UniDiffuser两项工作均是由他主导完成的。


团队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贝叶斯机器学习的研究已有20余年,在深度生成模型突破的早期就开展了深入研究。在扩散模型方面,团队于国内率先开启了该方向的研究,成果涉及骨干网络、高速推理算法、大规模训练等全栈技术方向。


团队于ICML、NeurIPS、ICLR等人工智能顶会发表多模态领域相关论文近30篇,其中提出的免训练推理算法Analytic-DPM、DPM-Solver等突破性成果,获得ICLR杰出论文奖,并被OpenAI、苹果、Stability.ai等国外前沿机构采用,应用于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明星项目中。


自2023年成立以来,团队已获得蚂蚁集团、启明创投、BV百度风投、字节系锦秋基金等多家知名产业机构的认可,完成数亿元融资。据悉,生数科技是目前国内在多模态大模型赛道估值最高的创业团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画面效果对标OpenAI,长度可达16秒,还能读懂物理规律


关键词: Vidu , sora , AI视频 , 算力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prompt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