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人工智能 GPT4 伦理 生成式 医疗 监管 安全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强化学习 模型 算法 应用 开发 研究 工具 平台 框架 数据集 训练 部署 安全 合规 培训 投资 LLM,llm AI,ai,Ai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制图 生图 绘图 文生图 文生视频 生成式AI AGI 世界模型 sora chatGPT,chatgpt,ChatGpt claude openai Llama deepseek midjourney 红熊猫模型 Red panda,panda Stable Diffusion,StableDiffusion,stable DALL- E 3 DALL E DALL Flux,flux 扩散模型 混元大模型 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可灵 Pika PixelDance 豆包 月之暗面 零一万物 阶跃星辰 搜索增强 MiniMax Talkie Agent prompt fastai LangChain TTS 微调 提示词 知识库 智能体
# 热门搜索 #
搜索
解密 Kimi 投流策略:大模型应用当红顶流是如何练成的?
8838点击    2024-05-06 13:15

如果你生活在中国,你可能不认识ChatGPT,但你一定知道Kimi。


从小学到大学,从学生党到打工人,都别想避开Kimi的广告。


刚上初中的刘同学在B站上搜教学视频,一则软广跳了出来上面写着:“作业有问题,直接问Kimi”。


每天5G冲浪,冲在吃瓜第一线的小王,刷段子的空闲时间,冒出来一个应用推荐:“Kimi智能助手,帮你实时了解网络热梗。”



抓耳挠腮憋论文,生怕查重过不去的夏倩(化名),刚想刷刷吐槽视频,下方的一行字引起了她的注意:“万万不能让导师发现的论文神器!!Kimi智能助手,一键生成论文”。



还有社畜打工人一键收获“自从用了Kimi,每天都能准时下班了”的AI大饼;50多岁的退休阿姨凑热闹,一听免费,立马下一个查菜谱。


广告投流有多疯狂,Kimi用户就多疯涨。相关数据显示,Kimi 3月月活环比上涨321%,达到了1261万人。


Kimi的出圈显然也受到其他大模型厂商的关注,然后就像所有车企都开始学习雷军一样,一场由月之暗面率先打响,字节、智谱、昆仑万维、MiniMax跟进的线上营销大战就此全面铺开。


解密 Kimi 的投放神话


Kimi火了以后,江湖上流传着他的“投放神话”。


关键词从来都是打开流量密码的咒语。为了解密,「自象限」在当前的主流平台中,对Kimi逐一进行了搜索测试,并整理表格如下。



对比Kimi在不同平台咒语设置,能清晰的发现他的投放思路和宣传重点。


在B站Kimi的硬广软广皆有之,科技博主是Kimi发迹的土壤,以视频讲解为主,针对打工人、职场人、工作效率等场景和ChatGPT关联热词获取流量,从广告频率和类型上看,也是Kimi投放的主阵地。


B站CEO陈睿曾透露,科技是B站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其中AI是科技内容中增长最快的。过去一年,有2亿用户在B站上观看过科技类视频,科普类内容播放量增长接近200%。UP主全年共产出AI相关稿件超100万,AI相关内容消费人群中有6成为00后。


考虑到B站的用户属性,及Kimi目前的用户画像大致是学生、大学生、实习生、打工人、职场人等,这也解释了刘同学、小王们能够精准接收到Kimi广告的原因。


在B站,Kimi几乎关联了用户可能在B站搜索“AI”的所有词条,比如ChatGPT系列、AI系列、提效系列、助手系列、打工人系列等等。在B站,具有同样投流思路的还有天工,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冲淡竞争对手的标签。例如号称对标OpenAI的智谱没能拿下ChatGPT、国产ChatGPT、ChatGPT平替一类的词条,以AI聊天、角色扮演为卖点的星野竟然没在AI角色、AI角色扮演这两个词条下花力气。


关联词条的“全”,背后暗含着两种操作逻辑,一是甭管白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别人投了就All in;另一种逻辑是在知道哪些是自身的潜在用户群体后,尽可能全面地去覆盖,Kimi显然是后者。


而到了抖音,据「自象限」了解到,月暗曾尝试过将B站的关键热词照搬,但效果并不如人意。于是月暗转换了投放思路,改为主打杨植麟个人的标签“清华天才少年创业”,所以我们看到,在抖音Kimi的出现总是和清华关联在一起。



在抖音搜索“清华AI”、“清华AI人工智能”、“清华AI人工智能公司”、“清华AI软件”、“清华AI智能助手”等字眼就能找到大量的Kimi投放软广,其统一的话术皆为:“清华大学团队研发,完全免费使用,不限次数”。


这样的策略,在知乎所谓的高知人群中失效了,毕竟知乎向来是智谱的主战场,“清华”绝招也就随之失灵了。反而更加渲染情绪,以“国产替代”为核心策略,直面对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工具对比评测。


显然,为了打响营销战的第一枪,月暗没少为此做准备。我们发现,除了前端的广告,产品侧也为了迎接用户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围绕用户体验,Kimi在不同设备间进行了交互的适配。一位独立开发者给【自象限】举了一个例子,表面上Kimi设置的网页版、APP版和小程序版和其他同类产品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当其作为插件在网页中使用时,Kimi的呈现效果要更好。


上述开发者强调,“至少说明月之暗面在研发产品时,考虑到了更多的用户使用场景。”


【自象限】也注意到Kimi的App版最近迎来了一次UI的重构,在优化体验问题的同时,上线了“月之暗面”浅色主题模式。



去年,在其他大模型公司还在苦于打开2B市场切口时,Kimi已经喊出了放弃2B转向2C应用的“出道宣言”。不过,据「自象限」3月向一位接近Kimi的投资人了解到:“将Kimi重金投向市场并不是月暗本身的节奏,而是在投资人的催促下不得不加快变现脚步的一种‘不得已’。”


“天工们”东施效颦


有了Kimi做榜样,其他大模型在营销上也逐渐加码。


按照同样的方法,「自象限」也整理了目前除Kimi外,经常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豆包、智谱清言、昆仑万维天工和MiniMax星野的投放策略。



通过梳理、制作“不同平台大模型应用产品投流推荐词汇总”表发现,Kimi在B站发家,豆包在抖音称王,Others则开始随缘了。


豆包对应抖音其实很好理解,作为字节的两个亲儿子,抖音的流浪就是豆包自家的后院。


豆包几乎没给其他人一点喘息机会,Kimi等公司在B站抢夺的标签被豆包一网打尽,但凡跟AI沾点边的投流关键词都被豆包的广告所充斥。


据【自象限】不完全统计,一个词条下最夸张的时候豆包的硬广+软广数量将近十个,这还不包括豆包官方账号24小时直播、头部达人带货豆包和豆包与字节旗下星绘、猫箱(话炉)的联动。


不过,根据巨量广告的新规,从4月2号开始将禁止投放AIGC内容生产相关工具类软件,但我们在4月20日以后进行测试时,仍然可以搜索到大量相关内容,不知道此条规定对豆包是否也同样适用。



显然,营销战这么打下去,也不是办法。


“AI+场景词”、“国产替代(ChatGPT平替)”、“职场人效率工具”、“清华创业”这种略显粗线条的类别划分,导致了很容易被模仿。从表中,可以看到,五款大模型应用的投流标签出现了高度的重合,从用户角度进一步加强了同质化的感觉。


当对家前仆后继加入到投流队伍后,Kimi率先反应过来了这个问题,在小红书发布“Kimi居然还能这样”的话题,希望通过收集用户的Prompt来挖掘更多的使用场景,加上筛选小红书用户发帖的自带标签,Kimi可以进一步细化用户画像。


例如同样是大学生一标签,能细化为论文、查文献、游戏、电子宠物、上课等。这是一种典型的产品经理思路,以提升产品的能力来弥补技术上暂时的不足。


面对这种压力,智谱清言、天工、星野多少都有点“躺平”。


智谱清言专供线下广告,在机场大牌、地铁站、写字楼里洒满了“kimi味”的海报;MiniMax星野则将重心放在了海外市场,国内投放只是一小部分。相比之下,天工就有点“跟风”参加的意思了,钱花了,但存在感还是特别低。


“新酒”装“酒瓶”,

营销战非得打吗?


很多人在这一波来势汹汹的营销大战中才看到了Kimi、智谱清言、天工等大模型应用,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大模型公司的第二波营销活动了。


第一波是纯大模型营销。去年年前造了一波声势,彼时的参赛选手不多,没过多久也熄火了。


大模型涌入互联网平台这件事儿虽然新鲜,但本质上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在偏娱乐性质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对大模型的感知根本不强,很难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告诉别人大模型是干什么的。即使,靠营销收获到了一部分用户,也很难带来直接转化。于是,仅是持续了一个多月,第一波纯大模型营销最后销声匿迹。


第二波才是大模型应用的营销。以Kimi宕机出圈为起点,线上投流、线下抢地盘为手段,将整个大模型圈都卷了进来。第一波大模型营销虽然宣告失败,但这里面隐藏着一条暗线逻辑:有了产品,才能带来用户;想要有产品,得先有底座大模型。Kimi背后是月之暗面自研模型,智谱清言背后是ChatGLM、天工背后是天工大模型,这从侧面说明,此次大模型应用营销大战的门槛并不低。


回归到大模型圈的两次营销行为,本质上是“新酒”装“旧瓶”,用过去互联网营销的老一套来包裹大模型新的灵魂。


营销的本质是获客转化。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辉煌的在线教育,高峰时期仅一个暑假就砸进去千万元的广告费用来抢生源。这并不适用于大模型公司,因为从一开始大模型应用的下载就是免费。


在线教育公司可以通过扩大招生数量,把投入的成本不断摊平,而大模型应用则恰好相反,用户基数越大,其负担的维护成本、token成本就越高。如果,只是完成引流,吸引到第一波初始用户这一任务,大模型公司将陷入越营销越亏损的怪圈中。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提升付费用户的比例,或者靠增值服务拉动营收,短时间内用户是否愿意买单,需要打个问号。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无论从投流的平台还是面向的潜在用户,目前这波大模型公司都在争抢同一批用户人群。现实就是,各家的功能都大差不差,可争取的用户数量就那么多,营销战的后半程,抢着抢着,用户可能就不够了。


到这里为止,我们一直站在Kimi们的营销行为是必要的前提下讨论。但不要忘了,Kimi成功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是一开始的用户自来水,是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思维。月之暗面激进的营销策略很容易让人忽略一个事实:Kimi的投流跟着产品逻辑跑,而同行只顾着埋头打商战。


借鉴国外的做法,大模型公司各自为王,用户非要择其一的想法可能只是暂时的。“美国版知乎”Quora出品的AI Chatbot平台Poe就是一个可参考的案例,该平台集成了ChatGPT、Claude-insant(类似GPT-3.5)、GPT-4、Claude2,Google-PaLM、Llama2等主流的AI大模型,可以让用户以一个账号使用多个大模型,让用户在大模型之间自由跳转的同时,免去开多个会员的繁琐。


Poe 已经显示出规模增长的迹象。目前,Poe 是最大的五个生成式 AI 相关平台之一,创作者在 Poe 平台上构建了 100 万多个机器人。


Poe虽然被人诟病“套壳”,但给用户提供的价值是实在的,比如用户可以在使用中清晰地了解各个AI应用的特点,从而按需去付费。Poe还算不上成熟,不过其对创作者的激励机制、类GPTs的生态已经走在了OpenAI之前。


抛开营销战,或许在中国也可以探索新的大模型应用聚合方式、供给方式以及商业利润分配的方式,对大模型公司来说,这将是一个新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under"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prompt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

2
无人直播

【开源免费】VideoChat是一个开源数字人实时对话,该项目支持支持语音输入和实时对话,数字人形象可自定义等功能,首次对话延迟低至3s。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Henry-23/VideoChat

在线体验:https://www.modelscope.cn/studios/AI-ModelScope/video_chat


【开源免费】Streamer-Sales 销冠是一个AI直播卖货大模型。该模型具备AI生成直播文案,生成数字人形象进行直播,并通过RAG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寻找后实时回答用户问题等AI直播卖货的所有功能。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PeterH0323/Streamer-S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