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人工智能 GPT4 伦理 生成式 医疗 监管 安全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强化学习 模型 算法 应用 开发 研究 工具 平台 框架 数据集 训练 部署 安全 合规 培训 投资 LLM,llm AI,ai,Ai 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 制图 生图 绘图 文生图 文生视频 生成式AI AGI 世界模型 sora chatGPT,chatgpt,ChatGpt claude openai Llama deepseek midjourney 红熊猫模型 Red panda,panda Stable Diffusion,StableDiffusion,stable DALL- E 3 DALL E DALL Flux,flux 扩散模型 混元大模型 文心一言 通义千问 可灵 Pika PixelDance 豆包 月之暗面 零一万物 阶跃星辰 搜索增强 MiniMax Talkie Agent prompt fastai LangChain TTS 微调 提示词 知识库 智能体
# 热门搜索 #
搜索
深度 | 关于AIGC商业化的13个非共识认知(8000字长文)
9214点击    2023-11-30 11:09


本文汇总了过去一年,我在社群里分享的,关于AIGC商业化的13个非共识认知——


1、AIGC的核心指标,不是节省了多少时间/人力(效率属性),而是提高了多少“转化率”(利润属性)。


2、不是技术不够,而是缺乏深度的“行业know-how”。


3、情感AI,可能反而是现阶段的低枝果实。


4、对于转化率的提升,虚拟人很可能会有“巨大”的增量空间。


5、关于Agent:目前主流的“单体智能”思路有隐患,可能的突破口是“多体智能”——类似复杂系统/鸟群,单个智能体可能很简单(不一定要超过单个人类),但整体有非凡的智慧(AI Agent 团队 >人类团队)。


6、AI产品方法论之“由用户来完成AI产品设计的最后一公里”。


7、品类!——现在并没有到AI 2.0 的“iPhone时刻”(那只是行业大佬的PR用语)


8、“场景-用户-需求”之外,需要增加一个关键词,“关系”——定义了关系,就定义了约束条件和需求属性。


9、使用AI时,把AI当成人;设计AI时,把人当成AI。


10、未来AI企业,方向定位将不是按照To C/To B来划分,而是按照To 人/To AI 来划分。


11、AI商业模式,不是短期、一下子能够搞定的——要么是打井模式(足够深、打穿为止)、要么是毛毛虫模式(不断跃迁)。


12、现阶段做AI,要对标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通信/IT。


13、未来真正的AI 2.0/元宇宙社交产品形态,核心差异化的点,不仅是人和AI社交,更在于“AI和AI交互、人去看(消费)这些AI产生的内容”——那不是“游戏”,而是“生活”。



下面8000多字,慢慢看,一定是值得的——


ps,其中很多内容源自“黄钊的AI日报”,今天是早鸟价最后一天,具体介绍和操作入口,详见文末或“阅读原文”



一、背景:去年Lensa日入300万美金、今年妙鸭爆火,但昔日脸萌们的本质隐患,并未解决


去年12月,Lensa日收入300万美元(详见《Lensa!ChatGPT之后,又一个有破圈能力的AIGC产品》。



某开发者做的AvatarAI,上线2天、收入1万美元(详见《一天赚一万美元,这个AI图片生成工具火了》。


这类产品,其实本质上都是“AI头像生成器”,提供的是个性化/炫耀价值,核心是“社交”两个字——虽然确实短期容易爆、吸金能力很强,但问题在于,这类产品都需要依附于某个成熟、强大的社交平台(类似QQ秀生长于QQ),才可能“长期”巨额盈利。


要想通过AIGC,自己来沉淀社交关系链到一定数量级,短期是不现实的。


最近“妙鸭相机”的微信搜索指数,已经在大幅下滑了——



当然,如果能够赚一波流的钱,也挺不错的了;但总有人希望更能稳定、长期的赚“系统”的钱。



二、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案例:PhotoRoom

PhotoRoom具体是做什么的?服务于二手电商卖家,去掉图片背景、并增加各种细分电商应用场景所需的背景和效果。



PhotoRoom的数据表现如何?去年12月的数据是:下载量4000万,月活MAU 700万,每天处理的图片300多万张;基于订阅费9.99美金/人/月,2020年8月突破100万美金ARR,每个月的增长基本上都在 50%以上(详见这篇报道)。


问题是,PhotoRoom仅仅是给用户节省了时间,就能让用户这么心甘情愿的付钱吗?NO——


PhotoRoom的价值,不仅是节省大量时间,还能提高卖家的销售转化率——针对各个细分场景,提供具有专业设计感的照片,用户使用后,平均提高了31%的转化率!


比如社交媒体(它还细分出了 Twitter、Instagram 等)、各种电商网站(具体再细分为 Ebay、Poshmark、Depop、Etsy、Shopify 以及亚马逊等各种类型的电商平台)、网络小店、杂志风格(再继续一大堆细分)、直接具有销售文案的图片以及各类风格类型模版,各种模版超过了1000个!整个优化生成的图片非常的有专业设计感,操作也是非常简单。


这个案例对咱们的“底层参考价值”在于,这是一个AIGC商业化的靠谱思路——


1)切细分场景、切细分用户;

2)AIGC出的东西,要能明显有助于其商业活动——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要能提高客户商业路径上的转化率;

3)基于2,所以一开始就可以收费!(因为用户算的过账,整体是值得的)

4)要做到3,创始团队需要对该行业具备深度know-how(就能够拿着锤子敲钉子了)



三、AIGC的核心指标,节省了多少时间、人力(不是效率属性),而是提高了多少“转化率”(利润属性)


这里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地方:PhotoRoom的功能,既能节省用户时间,又能提升转化率,到底哪个指标是最core的??


回忆下那个经典的对比案例:智能手机(iPhone)也有电话、短信等通信功能,但是其真正决定成败的差异化价值,其实是娱乐/社交/购物等等其他功能,重点指标也变成“占有用户时长”等等,而并不是打电话的通话质量等通信指标了!


也就是说,降本增效类指标也有用,但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为人类天然更愿意为开源付费,而不一定是节流,特别是在中国,特别是小B和大C。



四、相对于传统互联网产品,AIGC如何能“大幅”提升转化率呢?分享4个可能性(关键词)——


1、不是技术不够,而是缺乏深度的“行业know-how”!


传统互联网的各种网络营销功能,也会通过优化标题、图片来提高转化率,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总觉得颗粒度太大,做不到真正的“千人千面”。


为什么做不到呢?我认为,关键不是模型、算法、算力不够,而是因为真正要做到足够细分人群/场景的千人千面,需要对那个最细分领域具备深度know-how!


比如在9月2号的「AI日报」里(https://t.zsxq.com/11bvl2Gbd ),分享过某篇文章里的这几段话——


a)设计一个直播数字人,如果没有行业理解,很可能是一个端庄、颜值高、说话语气舒缓、手部有一些简单动作的产品,事实上直播完全不是这样的!


b)你必须知道大家平均在直播间停留的时间有多长、必须知道直播有忙时有闲时、必须知道什么时候全身出镜/什么时候半身出镜、必须知道直播间里的人的分工和配比,模型训练要结合主播的语气/风格,甚至要跟这个行业相匹配的方式做对应的串联,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否则就会出来一个傻傻的主播。


c)很多专业领域,要知道哪个环节是容错率高的,哪个环节是容错率低的,这样才能保证是一个好的应用,否则就是一个泛泛的、拉平的东西。


d)做垂类的话,除了模型外,还要了解行业Know-How,否则是做不出来的。


另外,特看科技CEO乐乘最近分享过——


a)做了一个AI生成视频的系统,可以细分为脚本生成、画面生成、声音生成和组装编辑四个层面,对应视频的三个维度和故事线。



b)客户向我们表达需求,或者选择一个参考视频案例,我们给客户生成结构化的脚本、是有语义标签的一套协议,比如分镜一是一个人在讲文化,分镜二是产品展示,分镜三又是讲其他什么,类似给一条视频打码,再加上客户给的一些产品视频,或者我们生成的图片素材,以及数字人,就可以以脚本为依据去,一键组装出一条视频来。


c)我们的脚本,来自过往平台里已经爆了的爆款视频,微调之后生成我们自己的语料库,它爆款概率和人比有优势(10条里,跑爆的概率有两到三条)


(详见8月25日星球推送 https://t.zsxq.com/11nNjUV0w )


我虽然没怎么做直播,但做IP/社群6年,有不少经验教训,能一眼看出,他们真的是深入行业了的,因为——


一方面, 里面有一些核心关键词:复制爆款、公域引流、私域转化等等,这些,直接指向的就是“转化率”!


另一方面,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细节——真正的牛人,不是那种抽象词汇满天飞,而是非常“乐于”诉说细节的;不是因为细节里有魔鬼,而是因为细节背后有认知,而且是能“从底通到天”的那种认知


2、情感AI,可能反而是现阶段的低枝果实


为什么情感AI重要?这里涉及很多个认知点:


a)“情感”是比NLP更底层的东西。

b)AI/机器人在(多模态)表达时,人“必然”会被动的有“情感体验”,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真正的情商是理性的……一个有情商的人,会让别人如沐春风。”

d)对于有情感亲密度的对象,我们更容易信任他的推荐(转化率更高)。

e)总之,“情感”很可能是未来AI真正的突破方向之一,未来会有很多的“黄金机会”——效率最优,升级为情感最优。

……


为什么说,情感AI可能反而是现阶段的低枝果实?


可能是因为,一方面,“情商”本身是更稀缺的素养,另一方面,情感价值,是用户侧更加普世、更容易被感知的价值。

 

比如,大众情商平均水平是60分、人性需求是至少75分,而ChatGPT默认有70分的水准——这里就有60分—>70分之间的低枝果实可以摘取。


在6月15日的AI日报中(https://t.zsxq.com/11Lt2XYHu ),分享过一个“医疗+ChatGPT”相关例子——

  • ……研究者们原本期望ChatGPT能承担医生大量例行工作,如撰写医保理赔申诉或总结患者笔记,但实际上更多时候,医生们使用ChatGPT帮助他们,以更富同情心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85%的患者表示医生的同情心比等待时间或费用更重要)。
  • 很多医疗工作者并不擅长写出深入浅出的医学手册。例如社工们针对酗酒者,让ChatGPT被要求以五年级的阅读水平重写时,它产生了令人信服又充满安慰性指导……


另外,在专业领域,ChatGPT类产品的准确度、稳定度,可能暂时只有6、70分、反而达不到95分的商用标准线人类平均水准是92~98%,所以95%是可感知、可接受的那根线)。


3、为了提升转化率,AIGC的最佳产品形态,可能是“虚拟人”


why?因为虚拟人是文字、声音、图像(表情/动作)等多模态信息的集大成者,是最自然的情感沟通形式。


小冰CEO李笛提到过,几年前开始,他们和MSN以及Lawson做了大量实验,实验内容就是让AI Being和人交流,最终目的是把商品准确地推送给人,同时让人能够更愿意接受消费的商品。“最终测试表明AI推荐的商品购买率达到68%,与绝大多数人类员工推荐的购买率差不多”。


要知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常规的推荐系统或AI 1.0时代的人机交互系统,即使把推荐算法、NLP做到极致,购买率据说也不超过20%——这里面有多么大的增量空间!这是很多做AI的人,之前没意识到的认知维度。



多说一点,比虚拟人再进一步的本质形态,就是最近非常火的“Agent”;但这不是本文重点,这里只说一点:


目前主流的“单体智能”思路会有隐患,可能的突破口是“多体智能”,类似复杂系统/鸟群——单个智能体可能很简单(不一定要超过单个人类),但整体有非凡的智慧(AI Agent 团队 >人类团队)。


具体详见星球文章《开眼:复杂科学可能将暗中推动AI 2.0时代_20230904》https://t.zsxq.com/118AIpLpk 

  • 大概7年前,我近距离接触过张江老师,以及看集智俱乐部的那本《科学的极致——漫谈人工智能》,吸收了涌现意愿经济等核心认知。
  • 张江老师老师最新分享这一波概念认知(熵/观察者自稳态觉醒多体智能),可能将助力复杂科学暗中推动AI 2.0时代。





4、除了产品侧的优化,还需要“由用户来完成AI产品设计的最后一公里


AI产品设计=AI+人工+用户——用户拿到产品后,还需要完成“个性化”的设置过程(主动+被动),补齐最后的5~10分。


这背后详细的认知思考,以及5个具体案例(4个To C、1个To B),详见我之前分享的这篇文章《AI产品方法论之“由用户来完成AI产品设计的最后一公里”》 



五、品类!——现在并没有到AI 2.0 的“iPhone时刻”(那只是行业大佬的PR用语)


核心指标背后,其实有更重要的一层认知——品类。


只有“量”、没有“质”的产品,其实都是还没有真正“立住根”的,比如之前的智能音箱,都还不算真正成为一个“新品类”。


在《如何从“品类”角度做AI产品(2C)的需求定位》一文中我提到,“新品类,往往意味着新指标、新标准(交互/OS/硬件)以及新应用(杀手级)”。


很明显的,这些都还没有“立”起来,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先探讨一个重要问题,新交互标准是什么?——



六、新交互:CUI?Beyond Prompt


今年Sam Altman就说过,


“我认为提示工程不重要,未来通过文字或者通过语音来进行交互……如果只是在提示最后加上一个非常傻的magic word,然后以是否知道这个magic word来作为工作好坏的标准,这实在是太蠢了。


说到新交互的本质,V神的这句话,是比较精炼的:human describes, AI builds, human debugs。




网上很多关于CUI(有的用VUI或LUI)的探讨,大多是what层面的内容、有点绕。这里分享一些我之前没公开说的相关“认知”——


1、过去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典型的思考格式是“场景-用户-需求”(什么场景下,怎样的典型用户画像,有什么痛点需求)。

 

AI 2.0时代,需要增加一个关键词,“关系”。

 

某个Agent,在这个场景里,和用户(或者其他Agent)之间,是什么关系?定义了关系,其实就定义了约束条件和需求属性。——比如老板/领导对下属,家长对子女,天然就有“优势地位”,同样的话,会比其他人份量更重;还比如,同样的话,夫妻之间可以说,但对外人,就得换个方式表达了。


2、使用AI时,把AI当成人;设计AI时,把人当成AI


源自我星球分享《使用AI和设计AI,其实是镜像_20230511》(https://t.zsxq.com/0fNoeJ8yR )


1)使用AI时,把AI当成人

使用ChatGPT时,初阶是当成“搜索/工具”来获取信息,更有价值的方式,是把她(AI)当成一个人,是为了“激发”自己的灵感。

  • 你获得反馈信息的质量多高,其实是取决于自己输入的数据质量的(思路、提问能力和认知水平)
  • 不要用搜索的惯性去认知和使用ChatGPT/AI 2.0产品不要简单的一问一答。
  • 最好不是期望它直接给你答案、而是用交谈(我觉得对这个问题,balabala,你觉得如何?)


这方面,网上有些同行也在说,就不多谈了。不过重点推荐一个1.5小时的干货视频——我的朋友文君讲的《从n走到n+1:未来5年,AI创业公司CEO和产品经理的生存法则》


下面重点说第2点——


2)设计AI时,把人当成AI

在设计“XXX+ChatGPT”类产品体验时,应该怎么去思考呢?

 

完全跳过目前的技术局限性,直接去回想/体会,自己平时工作/生活中,是怎么跟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对话交互的。

  • 比如,你在培养实习生(或者自己被培养)的时候,你是如何给ta说明需求、指出思路/原则,然后根据他的结果反馈,再去指导ta调整?
  • 如果好好体会这些细节,是会非常非常好的、直接有助于自己的AI产品设计的。
  • 如果忘记了当时的场景和对话内容,怎么办?直接去看微信聊天记录!都会很有收获的。

 

还包括,今后和自己身边的人对话时,可以让自己把他当成一个AI,去体会你们之间的对话过程,会自己冒出很多的feature思路和认知出来的。


3、“什么情况下用默认 GUI,什么情况下用CUI?”

 

高频、用户需求已经很明确、用app已经能够很好解决的需求,默认用app/GUI;


低频长尾、用户需求模糊的场景,更适合用CUI。


当然,未来CUI习惯了,是否还需要GUI,不确定。或者说,在ARVR世界里,可能会很自然的统一交互体验。


ps,多说一句,提“LUI”(L-language,语言),可能是最近1、2年接触AI的朋友说的比较多;5~10年前第一批AI从业者,当时说的都是“CUI”(C-conversation,对话),个人认为更切中关键。



七、未来AI企业,方向定位将不是按照To C/To B来划分,而是按照To 人/To AI 来划分


早期,2B的公司,不用那么考虑最终2C产品的体验好不好,反正我把工具提供给你,怎么用客户自己的事;


后来(5~8年前),我们给客户公司提供AI解决方案时,不仅需要考虑产品体验设计问题,甚至由于太超前了,所以需要引领客户(该怎么做),弊端就是,10家头部公司里面,可能只有1~2家认可你的非共识。


这里面背后原因,可能是因为曾经没有人(公司)可以hold整个端到端的落地打通,或者没办法把各种能力足够打散、原子化。


而大模型天生就是干这事的。


现象上,从需求侧来说,2B/2C的融合已经有所苗头。比如,我个人非常需要RPA+LLM的功能,但目前各家公司就是优先做2B,我就得等;但其实,我只是需要那些功能逻辑而已,本质来说,不是一样的吗。。。


所以未来可能是,LLM提供基座能力、中间层提供原子能力、用户完成最后一公里(按需、自己攒一个“趁手”的工具)。


用户侧,就这么打通了。2B、2C,融为一体。


然后呢?


然后,是另外一片天空——机器和机器交互。


比如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的,“agent 如何被主 agent 发现,如何被合理调度,如何获取商业价值……以及,为了交付好的结果,应该如何主动去搜寻、评估和整合其他 agent。”


还有,机器和机器交互,所需要的数据格式标准(比如3D相关)、存储和传输等等基础设施,以及应用层面的很多东西, 都是非常非常有价值和商业前景的。


只不过,现在,大家还看不清。


(本小节,详见我的星球分享《未来AI企业,方向定位将不是按照To C/To B来划分,而是……_20230614》 https://t.zsxq.com/11m0gcuvO )


不过,知道这一步还不够,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AI商业化认知——



八、AI商业模式,不是短期、一下子能够搞定的——要么是打井模式(足够深、打穿为止)、要么是毛毛虫模式(不断跃迁)


1、打井模式


在8月28日“AI早报”里(https://t.zsxq.com/115X6C3bD ),介绍过李智勇李总的相关分享——

  • AI是打深井式纵向挖掘,不管场景大小,AI需要从头到尾整合完才能创造价值。
  • 比如做招聘的数字员工,如果不能把招聘全场景完全覆盖,就不创造超于正常员工的价值。
  • 这是一条指数曲线,产品的价值在跨过某个阈值(拐点)才会一下子翻上去。而如果打井不出水,会渴死做对应产品的人。



2、毛毛虫模式


去年12月,我在星球文章《AI落地的本质是管理咨询,服务能力和工程化能力才是商业模式跃迁的基础》(https://t.zsxq.com/11j3Em1OM )中,摘录过某篇干货文章中的要点:

  • AI项目的商业模式是不断跃迁变化的,而跃迁的基础其实是服务能力,不断抓住客户和潜在客户新的需求,往往上一代产品就是下一代产品的需求来源和敲门砖。
  • 很多AI项目落地,本质就是管理咨询公司;所有的管理咨询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入手,给客户解决了问题,客户体验很好,会自动提出新问题来。
  • AI圈知名创业者和思想家鲍捷博士的比喻,AI项目好比毛毛虫,小时候的商业模式是吃叶子,长大变成蝴蝶的商业模式是吸花蜜,虽然蝴蝶很美,但是要求毛毛虫去吃花蜜是不可能的。好的AI项目,是不断在不同商业模式的外在形态间跃迁的。


基于毛毛虫模式,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引申认知——



九、现阶段做AI,要对标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通信/IT


在模式上,把AI看成传统的通信/IT行业,更容易让我们拨开迷雾、认清路径和边界。


1、上面文章《AI落地的本质是管理咨询,服务能力和工程化能力才是商业模式跃迁的基础》(https://t.zsxq.com/11j3Em1OM )里还提到——


1)通信行业人才,更容易具备服务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因为也是一直服务于大B客户……给客户完整的、交钥匙级别的解决方案。(有软硬件集成、运营能力和大客户服务能力)

  • 实际场景中,各种限制条件,把学术论文天马行空的问题,变成了有大量明确前提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工程化。
  • 如果单纯宣传自己算法领先,或使用全新技术架构,一定要小心;缺少真实的业绩,才会这样宣传,恰恰说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可领先的地方。而且越新的技术架构,越不适合作为客户服务产品,因为其不稳定,这也是缺乏工程化能力和经验的表现。
  • hanniman补充:其实10年前,圈内人就知道,纯算法的领先时间窗,只有半年。


2)关键在于,服务能力和工程化能力一样,是创业团队要在之前的人生旅程中实践获得的。(hanniman评注:速成不来)


3)AI项目里边,其实只有5%是AI,其他都是业务梳理和场景工程。……这真的跟SaaS项目很类似,都要帮助客户梳理流程,整理业务边界。


2、类似的,在上周星球推送《始于2010年前后的AI 1.0 创业浪潮,实际上是集体失败了》(https://t.zsxq.com/11PZWBdKa )中,我还介绍了李智勇李总的相关思考——


1)……IBM System/360这类大型机就是这么干的。那时候人们不太知道什么是IT技术,和现在人们不知道人工智能到底干什么的类似。


2)那时候的大型机是一种复杂整合,从硬件到系统到应用。最终以一种方案的形式去解决大型机构的问题,比如银行、保险等。


3)在贵的领域完整整合新技术、创造此前没创造过的价值,然后再围绕着这个基点完善售前、产研、供应链、售后等各方面,这就构建了起点上的商业模式。


4)分析起来就用五力模型。一定不能用平台模式。所以前面才提到IBM System 360。


5)AI潜力的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技术具有共通性。当累积到一定量之后,就具有变成系统型超级应用的机会。这在过去一样发生过。微软当年给IBM配套的时候,其实就是供应链的一环,等到Windows平台化之后,产业中心就转移。PC厂商被边缘化,大型机没落。


3、补充说明下,最近有位产品经理来找我做“1v1咨询”,他原本对未来的个人发展机会看不太清,但他早年在中兴工作过几年,所以我给他点出的4个机会之一,就是可以想想:

  • (参考前面内容)在通信行业,你自己是否有一些深度积累、能够沉淀出来的?(认知、方法论)
  • AI领域,是否有和“通信”的结合点机会?通信领域,是否有跟AI强相关的切入点?
  • 如何复用、借力之前的通信行业经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定位和路径?


(以上这个小节,详见星球分享文章《做AI,对标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通信/IT?!_20230815》https://t.zsxq.com/11bceBcP9 )



十、其他“AI商业化”相关的认知


1、7月26日“AI日报”里(https://t.zsxq.com/11EVR0mkf ),分享过投资人王煜全老师的观点:

  • 这一轮生成式AI的真正机会本就不是AIGC,而是于人工智能生成服务AIGS。
  • 需要突破大模型平台的能力边界,利用AI技术提供个性化、高端化、持续化、普惠化的创新型服务,才能真正打赢AI闪电战。


2、未来真正的AI 2.0/元宇宙社交产品形态,是怎样的?


我的非共识认知是:核心差异化的点,不仅是人和AI社交,更在于“AI和AI交互、人去看(消费)这些AI产生的内容”,类似电影《失控玩家》里男主角在虚拟游戏世界里逛——本质来说,并不是在“努力/精神紧张”的玩游戏,而是在放松的过一种虚拟生活。


有这种产品出现吗?我很早在社群里分享过的小冰岛app(来自小冰公司),其实是有苗头和机会的;可惜,由于一些不方便公开说的原因,据说继续做下去的机会不大了。


另外,我6年前分享过,真正的“AI原住民”,至少是“10后”——至少等他们成年之后,才是To C方向AI产品真正爆发的timing。


3、具体的AIGC/LLM产品落地方向,本文不细说了,详见我之前的星球分享文章——


-我看到的AIGC落地机会 1)Summary AI Service https://t.zsxq.com/0dOqlnIpx


-我看到的AIGC落地机会 2)AI陪伴 https://t.zsxq.com/0dV6sEyOm


-我看到的AIGC落地机会 3)IP知识库+ChatGPT https://t.zsxq.com/0dCRzYnIE


-我看到的AIGC落地机会 4)和用户社区结合 https://t.zsxq.com/0db51xXLf


-我看到的AIGC落地机会 5)_外语学习+ChatGPT https://t.zsxq.com/0enF8mbwb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 hanniman ”,作者 “ hanniman 

关键词: AI商业化 , AIGC , agent , AI落地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数字人

【开源免费】Fay开源数字人框架是一个AI数字人项目,该项目可以帮你实现“线上线下的数字人销售员”,

“一个人机交互的数字人助理”或者是一个一个可以自主决策、主动联系管理员的智能体数字人。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xszyou/Fay

2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3
知识库

【开源免费】FASTGPT是基于LLM的知识库开源项目,提供开箱即用的数据处理、模型调用等能力。整体功能和“Dify”“RAGFlow”项目类似。很多接入微信,飞书的AI项目都基于该项目二次开发。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bring/FastGPT

4
微调

【开源免费】XTuner 是一个高效、灵活、全能的轻量化大模型微调工具库。它帮助开发者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平台,可以对大语言模型(LLM)和多模态图文模型(VLM)进行预训练和轻量级微调。XTuner 支持多种微调算法,如 QLoRA、LoRA 和全量参数微调。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InternLM/xtuner

5
prompt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

6
无人直播

【开源免费】VideoChat是一个开源数字人实时对话,该项目支持支持语音输入和实时对话,数字人形象可自定义等功能,首次对话延迟低至3s。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Henry-23/VideoChat

在线体验:https://www.modelscope.cn/studios/AI-ModelScope/video_chat


【开源免费】Streamer-Sales 销冠是一个AI直播卖货大模型。该模型具备AI生成直播文案,生成数字人形象进行直播,并通过RAG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寻找后实时回答用户问题等AI直播卖货的所有功能。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PeterH0323/Streamer-S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