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上诉法院就AI作出标志性判决(附判决书PDF)
美国上诉法院就AI作出标志性判决(附判决书PDF)3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就科学家Stephen Thaler(史蒂芬·泰勒博士,下称泰勒)诉Shira Perlmutter(美国版权局注册官及美国版权办公室主任)以及美国版权局作出标志性判决,认定所有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首先由人类创作。尽管AI技术的发展使得非人类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根据现有的法律框架,这些作品无法获得版权保护。
3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就科学家Stephen Thaler(史蒂芬·泰勒博士,下称泰勒)诉Shira Perlmutter(美国版权局注册官及美国版权办公室主任)以及美国版权局作出标志性判决,认定所有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首先由人类创作。尽管AI技术的发展使得非人类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根据现有的法律框架,这些作品无法获得版权保护。
又是一个周五,网信办又给大家留作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及《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以下简称《标识标准》)都发布了,将在9月1日生效。
为了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办法》原文如下:
据外媒 TechCrunch 报道,OpenAI 近日在一项新的政策提案中,将 DeepSeek 描述为被官方资助和控制的实体,并呼吁对该机构及类似机构开发的中国 AI 模型实施禁令。OpenAI 在提案中指出:「虽然目前美国在 AI 领域仍保持领先,但 DeepSeek 的出现表明,这一领先优势并不大,且正在缩小。」
乙巳新春,中国的推理大模型DeepSeek R1火爆全球。作为一款在推理能力上媲美OpenAI的o1且收费标准远低于o1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一时间在国内刮起一股扑面而来的全民AI风潮,并不令人意外,但这款来自大厂体系外创业团队的开源大模型,经由数位外国商界领袖与技术大佬口碑相传并最终形成在外国新闻媒体上“刷屏”的效果,则是非常耐人寻味了。
如日中天的AI,在两会上稳稳占据C位。雷军的“终端标准”、周鸿祎的“安全即服务”、刘庆峰的“算力突围”、齐向东的“纵深防御”……这些大佬们的提案看似分散,实则暗藏一条清晰的主线:
AI系统生成的内容是否享有版权保护,美国政府机构在最新法规指引中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AI与新材料的跨界融合正迎来黄金机遇期!北京市发布重磅行动计划,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力争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高地,引领材料科技变革新浪潮。
美国史上首个全球AI出口管制,正式出台!刚刚,拜登在下台之际,全面发布芯片禁令,全球三级管控区域AI芯片全面禁运,二级管控区域最高可得5万块GPU。
12月26日,韩国国会通过了《人工智能发展和建立信任基本法》(以下简称“《AI基本法》”),是欧盟《人工智能法》(AI Act)之后全球第二部人工智能立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5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日前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
为提高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应急响应能力,指导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等有关单位做好安全应急响应工作,秘书处组织编制了《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应急响应指南(征求意见稿)》。
据媒体报道,近期,多部国产电视剧遭遇到AI的“魔改”,相关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
写毕业论文,可以用AI吗?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关于AI的行政命令即将废除,芯片法案或许也会出现变动。硅谷科技巨头们将迎接怎样的巨变?
2024年10月2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发布。
学术界对广泛监管的主要论点是,政府不应在技术层面上对人工智能或其他技术进行如此严格的监管。
AI 创业,越来越全球化的同时,要解决的文化、法律差异问题也越来越多。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普及,使企业获得了新的抓手。
2024年3月13日,欧洲议会以523票赞成、46票反对、49票弃权正式批准通过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EU AI Act),由此走出了完成立法程序最重要的一步。
欧盟三方达成了《人工智能法案》的协议,旨在全面监管AI技术并为其开发和使用提供更好的条件。协议直接指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和谷歌Bard,并要求它们遵守透明度义务。
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图片(AI绘画图片)著作权侵权纠纷作出一审判决,据悉该案为AI生成图片相关领域著作权第一案。
近一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引发通用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热潮,成为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围绕人工智能治理的议题探讨显著增多,全球人工 、智能治理体系加速构建。我国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治理规则日渐成熟完善,积极开展技术工具和评估方法研发落地,推动人工智能治理从规则走向实践,力图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 提供可行方案。
本文讨论了使用GitHub上的开源代码训练人工智能是否违法的法律风险。微软和OpenAI因使用开源代码训练人工智能而被起诉,涉及版权侵权等多个指控。
美国国务院于 2023 年 11 月 9 日发布了首个“ 2024-2025 财年企业人工智能战略:通过负责任的 AI 赋能外交”(EAIS)。EAIS 由布林肯国务卿签署,确立了人工智能的集中愿景(人工智能)创新、基础设施、政策、治理和文化,为人工智能的负责任和道德的设计、开发、获取和适当应用启动全部门指导。
AI-TNT隐私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高水平打造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抢抓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时代的历史机遇,推动南山人工智能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将南山区打造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和场景创新高地,特制定本方案。
当地时间周一(10月30日),拜登政府发布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AI)的行政命令,旨在控制这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这是美国政府发布的首个关于AI的行政命令。
中央网信办18日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倡议明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各国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如何,都有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