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智能体,为什么看不懂?
AI智能体,为什么看不懂?几个月前,国际IT咨询机构Gartner给AI智能体(Agentic AI,代理式AI)算了一笔账。预测到2028年,即三年后,全球33%的企业软件将包含Agent(代理),在2024年,该比例不到1%;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将由Agent自主完成,2024年该比例接近0%。
几个月前,国际IT咨询机构Gartner给AI智能体(Agentic AI,代理式AI)算了一笔账。预测到2028年,即三年后,全球33%的企业软件将包含Agent(代理),在2024年,该比例不到1%;到2028年,15%的日常工作将由Agent自主完成,2024年该比例接近0%。
半导体行业观察:众多趋势表明,AI,不再只是“云端的特权”,而是正快速成为“终端的标配”。而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微控制器(MCU)大厂似乎早已嗅到其中端倪。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以前从未想到过的能力现在已成为现实。尤其是AI代理——或者可以说是虚拟同事,在未来,他们将与我们一起工作,甚至最终能够独立执行任务。
近期 Gartner发布了《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其中生成式 AI (GenAI) 正式进入到了幻灭期。
Gartner估计,到2028年,75%的程序员将使用AI编程工具。
过去一年,AI大模型技术飞速发展,如何用好大模型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业务增长,成为了企业真正关心的问题。据Gartner预测,2026年,将有超过80%企业会使用生成式AI的API或模型,或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产业发展迎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当全民化意味着低成本,生成式AI意味着生产力的提升时,“云”和“开源”也就注定成为了绕不开的两大话题。 透过Gartner的报告,我们尝试重新分析中国的AI时代生成式AI究竟意味着什么?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又代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