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在馋AI功能时,厂商已经开始馋用户的身子了
当我们在馋AI功能时,厂商已经开始馋用户的身子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窜出。继百模大战后又即将开启AI工具大战,只不过百模大战拼的是算法、算力,而AI工具大战拼的则是用户数。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窜出。继百模大战后又即将开启AI工具大战,只不过百模大战拼的是算法、算力,而AI工具大战拼的则是用户数。
2023年12月,宁德时代低调宣布在香港设立国际研发中心; 2024年3月11日,作为中国科学院在香港设立的首个国家级信息研发机构,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医疗多模态大模型CARES Copilot 1.0;
在AIGC时代,云计算是不可或缺的算力参与者。如何为企业大模型应用护航,帮助他们以更强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完成部署,是每个底层能力厂商都在思索的难题
在大算力的数字化时代下,大语言模型(LLM)以其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正引领着技术的潮流
目前,GPU芯片紧缺成为AI行业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传统云服务计算架构与AI计算负载的不匹配,大量GPU计算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最近,一则数据点出了AI领域算力需求的惊人增长—— 根据业内专家的预估,OpenAI推出的Sora在训练环节大约需要在4200-10500张NVIDIA H100上训练1个月,并且当模型生成到推理环节以后,计算成本还将迅速超过训练环节。
CUDA 是英伟达的壁垒, 推理场景是算力未来的重点
从互联网时代到算力网时代,交换机正在扼住AI咽喉。
不久前,围绕人工智能(AI)发展,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发出这样的预警
智东西4月11日报道,美国AI三巨头不仅在大模型赛道争奇斗艳,还纷纷卷起自研AI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