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nus的9000万美元是不是吹牛?揭秘AI圈最大的“泡沫”
Manus的9000万美元是不是吹牛?揭秘AI圈最大的“泡沫”邀请码被炒到10万一个的Manus,前阵子首次宣布年化收入达到9000万美元。从3月上线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几个月时间。一个AI产品的增长势头,真能这么快就做到一年近6亿人民币的年收入?关键是,不少网友质疑Manus用的还不是常见的ARR指标,而是一个叫RRR的指标——收入运行率。
邀请码被炒到10万一个的Manus,前阵子首次宣布年化收入达到9000万美元。从3月上线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几个月时间。一个AI产品的增长势头,真能这么快就做到一年近6亿人民币的年收入?关键是,不少网友质疑Manus用的还不是常见的ARR指标,而是一个叫RRR的指标——收入运行率。
一生充满传奇经历的AI先驱Warren Brodey逝世,享年101岁。这位精神病学家出身的思想家,早在AI曙光初露时,便在MIT探索技术解放人类潜能的道路。他在复杂系统和响应式技术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工作,为AI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穿着运动鞋的鲨鱼踩着滑板冲浪,头顶卡布奇诺泡沫的芭蕾舞者在水晶球里旋转——这些被称为“脑残视频”(Brainrot Videos)的荒诞内容正在TikTok和Instagram上病毒式传播,年轻用户群体疯狂追捧这些脱离现实逻辑的视觉梗图,单条播放量动辄突破千万。
AI 生成的"脑残"视频正在互联网上遍地开花,引发广泛关注。这些以离奇角色为特色的短片——比如穿着运动鞋的鲨鱼和顶着卡布奇诺脑袋的芭蕾舞者,目前正受到年轻用户群体的热捧。
这一波华人 AI 项目里,估值超过 100 亿美金的项目并不多,除了 Scale AI,其竞争对手 Surge 也差不多超 100 亿美金估值了,毕竟其在没有怎么融资的情况下 ARR 还超过了 Scale AI。
2025年7月17日,在GenAI Assembling 第五期硅谷Meetup上,最近火热的明星AI Agent 公司Genspark、Lovart、和Simular.ai的创始人,以及新一代基础设施公司SambaNova的Agent技术负责人,一起讨论了他们在今天AI Agent发展第一线所观察和感受到的一切。
在硅谷最新一波 AI 创业热潮中,有一家公司的成就让我彻底震惊。Swan AI 创下了几乎所有创业常识都认为不可能的记录:仅用 3 位创始人,没有任何员工,在短短 9 周时间内从零客户、零收入,飙升至 80 个付费客户和接近 100 万美元的年化收入。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实现这一切没有筹集大量资金,没有雇佣一个销售人员,没有投放一美元广告,甚至没有建立客户支持团队。
Surge AI 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专注于数据标注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主创团队都极为低调,社交平台上鲜有公开动态。即便如此,Surge AI 仍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业绩大爆发,并成为业内公认的“领域最大且最好的玩家”。截至 2024 年,Surge AI 的 ARR 已突破 10 亿美元,超越了行业巨头 Scale AI 的 8.7 亿美元收入,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不经意间,这场燃烧了三年的AI热潮,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开始习惯用AI写作、咨询,向它提出各种问题,搜索引擎的使用频率也在减少。这场改变世界的技术革命,正让那些有想法却不会写代码的普通用户,第一次有机会接触代码世界,体验创造产品的“酷”感。 Same.new正是这样一款AI开发利器。
97年创始人宋亚宸创立3D大模型公司VAST,已完成三轮数亿元融资,估值业界最高。公司50人团队年收入700万美元,Tripo产品生成模型量达3000万个,用户超300万。未用OKR/KPI管理,靠独特文化(如季度调薪、淡化优先级、兴趣包容)激发效率。战略从C端转向服务PGC用户推出Tripo Studio,月收6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