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态大模型持续学习系列研究,综述+Benchmark+方法+Codebase一网打尽!
多模态大模型持续学习系列研究,综述+Benchmark+方法+Codebase一网打尽!近年来,生成式 AI 和多模态大模型在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在现实世界应用中,动态环境下的数据分布和任务需求不断变化,大模型如何在此背景下实现持续学习成为了重要挑战
近年来,生成式 AI 和多模态大模型在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在现实世界应用中,动态环境下的数据分布和任务需求不断变化,大模型如何在此背景下实现持续学习成为了重要挑战
VMem用基于3D几何的记忆索引替代「只看最近几帧」的短窗上下文:检索到的参考视角刚好看过你现在要渲染的表面区域;让模型在小上下文里也能保持长时一致性;实测4.2s/帧,比常规21帧上下文的管线快~12倍。
来自斯坦福的研究者们最近发布的一篇论文(https://arxiv.org/abs/2509.01684)直指RL强化学习在机器学习工程(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ing)领域的两个关键问题,并克服了它们,最终仅通过Qwen2.5-3B便在MLE任务上超越了仅依赖提示(prompting)的、规模更大的静态语言模型Claude3.5。
9 月 5 日,全球主流大模型之一 Claude 背后的开发商 Anthropic 发布一则《更新对不受支持地区的销售限制》公告。该公告指出,根据最新政策,立即停止 Claude 提供给多数股权由中国资本持有的集团或其子公司使用。
OpenAI和微软领英打起来了!战火烧至招聘领域。 OpenAI计划2026年推出一款由AI驱动的在线招聘平台—— OpenAI Jobs Platform,其核心目标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企业需求与员工能力进行完美匹配。
做内容,既讲创意,也讲「勤奋」。当你真正动手,会突然发现环节繁多:选题、脚本、口播、拍摄、剪辑、配乐、配图、封面,直到发布。
今年9月3号的阅兵式,想必大家还意犹未尽。 朋友圈和各种群里讨论最热烈的,可能都是那些块头巨大的大杀器,比如东风系列新成员:DF-61和DF-5C。
9月3日消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赛义德·侯赛尼(Seyed M. Hosseini)与盖伊·莱廷格(Guy Lichtinger)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名为《生成式AI:一种偏向资历的技术变革》。该研究使用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近28.5万家企业、约6200万员工的简历和招聘数据,研究 “生成式AI采用如何影响不同资历员工的就业情况”。
这并非科幻片中的桥段,而是来自清华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的最新成果——BSC-Nav 的真实演示。通过模仿生物大脑构建、维护空间记忆的原理,研究团队让智能体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感」。
本文主要介绍来自该团队的最新论文:TRKT,该任务针对弱监督动态场景图任务展开研究,发现目前的性能瓶颈在场景中目标检测的质量,因为外部预训练的目标检测器在需要考虑关系信息和时序上下文的场景图视频数据上检测结果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