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 最早投资人:下一代平台不是 SAP 2.0,而是 AI-first 带来的无摩擦体验
OpenAI 最早投资人:下一代平台不是 SAP 2.0,而是 AI-first 带来的无摩擦体验在 AI 成为全球共识之前,他已经坚定押注;在众人质疑深度学习时,他默默下注;在通用智能仍属“天方夜谭”的年代,他成为 OpenAI 最早的支持者之一。
在 AI 成为全球共识之前,他已经坚定押注;在众人质疑深度学习时,他默默下注;在通用智能仍属“天方夜谭”的年代,他成为 OpenAI 最早的支持者之一。
你有没有想过,网站开发这件事可能彻底变了?不再需要花几周时间学习复杂工具,不用写代码,甚至不需要任何设计经验。只要一句话描述,几分钟后你就能得到一个专业级网站。这听起来像科幻,但 Readdy.ai 已经让它成为现实。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产品发布4个月已接近500万美元ARR。
让产品团队共享设计语言,以构建可用、智能和安全的Gen AI体验
几个月前,我第一次看到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官方定义,心里突然有种特别强烈的感觉: 真正的 AI 产品,一定不仅停留在聊天阶段,必须要能够主动地调用工具、完成任务,真正形成功能闭环。
YC最新路演显示AI创业风向转向垂直细分领域应用,其占比从2023年的19%飙升至40%。技术门槛因AI工具(如氛围编码)普及而降低,单纯技术背景优势减弱,深入理解特定行业痛点成为新壁垒。创业窗口期缩短,轻量级AI原生团队快速落地产品并实现高增长,通过在成熟赛道重塑工作流创造更大商业价值。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AI产品一上线就获得用户疯狂追捧,而另一些技术看起来更先进的产品却在市场上反响平平?为什么Cursor这样的AI代码编辑器能够席卷开发者社区,而许多功能更强大的AI工具却始终无法获得用户信任?
在人与AI高度协同的时代,只有大量复杂UI界面的应用将会被淘汰。
AI 时代,品味(taste)很重要。
现在如果我想听音乐,我第一反应是:“我要用哪个服务?Spotify还是Tidal?”但这其实不是我真正的需求。我的真实意图是:“我想听这首歌。”我希望只要说出来,AI就能帮我搞定。
前段时间我去 QCon 北京全球软件大会分享了一个专题:AI 时代的新范式:如何构建 AI 产品?观众反响特别好,想着要不把分享的内容公开出来,所以整理了这篇文章。本篇内容是对我过去两年时间,做了无数个 AI 产品 demo 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主要聚焦这三个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