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AI创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中国AI创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AI一日,人间一年。 大语言模型的战局刚刚尘埃落定,Agent的热潮又汹涌而至。
AI一日,人间一年。 大语言模型的战局刚刚尘埃落定,Agent的热潮又汹涌而至。
AI当然像改变所有行业一样在改变游戏行业。 从2023下半年开始,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游戏大厂高管离职投身AI创业的消息。
AI 创业是一门生意。 在 day one 就要思考如何实现盈利、如何控制成本、支出的问题,尤其是小团队创业。 独立开发者 Arvid Kahl 是个「精打细算」创业的范例。
00后AI创业潮来袭!华人女生MIT辍学创业,拿下融资2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5亿元)。 公司直接剑指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界的Copilot。
今年初,Binson(刘斌新)收获了一个新的称号:从ICU走出来的第一位AI创业者。
从 AI 教育、AI 游戏,到具身智能、AI玩具,甚至是生命科学等行业,各行各业都在寻求 AI 工具落地的可能性。
2024年,AI创业的叙事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如果说2023年是“百模大战”的技术奇观与资本狂欢,那么今年,当市场的喧嚣逐渐沉淀,聚光灯则明确地打向了产业落地的主战场。一批真正意义上的“AI原生”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它们不再是传统业务的AI改良派,而是将大模型作为数字世界的地基,直接构建商业大厦的“原住民”。
审美可以被元素化,这是AI的新机会。如今直播生态已经趋于成熟。直播间、社交媒体上的“达人”,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品牌的店面,人设代表着受众群体、风格和定位,达人负责捕捉新一季的时尚元素,快速出设计图、打样,国内工厂在半个月内就能完成生产和出货。
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有AI创业者选择播客赛道。 音频播客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小宇宙日活只有几百万,基本只有一线城市白领收听。就算是海外市场,Spotify都不能靠播客盈利,播客只会拖累其利润。 AI播客更是一个纯粹的、非常伪的伪命题。
怎么链接全世界? 当AI回答“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时,珠海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