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幻觉,究竟是怎么来的?谷歌、苹果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大模型知道的远比表现的要多。它们能够在内部编码正确答案,却依旧输出了错误内容。
大模型幻觉,究竟是怎么来的?谷歌、苹果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大模型知道的远比表现的要多。它们能够在内部编码正确答案,却依旧输出了错误内容。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型预训练模型(如 GPT 和 LLaVA)的 “幻觉” 现象常被视为一个难以克服的挑战,尤其是在执行精确任务如图像分割时。
如今,人们选择餐厅,多半会打开app搜索一番,再看看排名。然而美国奥斯汀的一家餐厅Ethos的存在证实这种选择机制多么不可靠。Ethos在社交媒体instagram宣称是当地排名第一的餐厅,拥有7万余粉丝。
OpenAI的AI语音转写工具,那个号称近乎“人类水平”的Whisper,被曝幻觉严重—— 100多小时转录,被工程师发现约一半都在瞎扯。 更严重的是,美联社还爆料有医疗机构利用Whisper来转录医生与患者的会诊,瞬间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哈佛大学研究了大型语言模型在回答晦涩难懂和有争议问题时产生「幻觉」的原因,发现模型输出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研究结果指出,大模型在处理有广泛共识的问题时表现较好,但在面对争议性或信息不足的主题时则容易产生误导性的回答。
现有的大模型主要依赖固定的参数和数据来存储知识,一旦训练完成,修改和更新特定知识的代价极大,常常因知识谬误导致模型输出不准确或引发「幻觉」现象。因此,如何对大模型的知识记忆进行精确控制和编辑,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
这个小假期,让我感觉很崩溃的是,一项新的研究彻底打破了我们的幻想:LLM的幻觉问题不仅难以解决,而且 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100%完全消除的。
臣妾要告发郡长行贿,罪不容诛!
人会有幻觉,大型语言模型也会有幻觉。近日,OpenAI 安全系统团队负责人 Lilian Weng 更新了博客,介绍了近年来在理解、检测和克服 LLM 幻觉方面的诸多研究成果。
近日,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了利用语义熵来检测LLM幻觉的新方法。作为克服混淆的策略,语义熵建立在不确定性估计的概率工具之上,可以直接应用于基础模型,无需对架构进行任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