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引入GPT-4o!图像自动评估新基准来啦
首次引入GPT-4o!图像自动评估新基准来啦面对层出不穷的个性化图像生成技术,一个新问题摆在眼前:缺乏统一标准来衡量这些生成的图片是否符合人们的喜好。对此,来自清华、西交大、伊利诺伊厄巴纳-香槟分校、中科院、旷视的研究人员共同推出了一项新基准DreamBench++。
面对层出不穷的个性化图像生成技术,一个新问题摆在眼前:缺乏统一标准来衡量这些生成的图片是否符合人们的喜好。对此,来自清华、西交大、伊利诺伊厄巴纳-香槟分校、中科院、旷视的研究人员共同推出了一项新基准DreamBench++。
近日,清华大学与密歇根大学联合提出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稀疏度灾难」问题,发表在了顶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指出,安全攸关事件的稀疏性导致深度学习模型训练难度大增,提出了密集学习、模型泛化改进和车路协同等技术路线以应对挑战。
天津大学量子智能与语言理解团队创新性地将量子计算引入隐式神经表征领域,提出了量子隐式表征网络(Quantum Implicit Representation Network, QIREN)。
近日,一篇出自中国团队之手的AI论文在外网引发热议。论文中,研究团队提出了Q*模型算法,帮助Llama-2-7b等小模型达到参数量比其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模型的推理能力,使模型性能迎来惊人提升。
当前的多模态和多任务基础模型,如 4M 或 UnifiedIO,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然而,它们接受不同输入和执行不同任务的开箱即用能力,受到它们接受训练的模态和任务的数量(通常很少)的限制。
方向完全搞错了?
是时候把数据Scale Down了!Llama 3揭示了这个可怕的事实:数据量从2T增加到15T,就能大力出奇迹,所以要想要有GPT-3到GPT-4的提升,下一代模型至少还要150T的数据。好在,最近有团队从CommonCrawl里洗出了240T数据——现在数据已经不缺了,但你有卡吗?
不用打标签,也能解决视觉大模型的偏好对齐问题了。
入选CVPR 2024 Highlight的三维语义高斯泼溅最新成果,查询速度比之前的SOTA方法LERF快了199倍!
何恺明入职MIT副教授后,首次带队的新作来了!